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 > 第322章 二姨娘替陆远当家,权斗央的野心

第322章 二姨娘替陆远当家,权斗央的野心

    第322章 二姨娘替陆远当家,权斗央的野心 (第2/3页)

    三大派系趁机夹带私货,企图浑水摸鱼,

    按照推举制,凡票数没到三分之二,

    要么“流产”,要么提交“圣裁”。

    因此,议题陡然飙升到二十一项,就是寄希望“圣裁”能通过。

    眼下,首辅周正隆的“财阀系”占据优势,

    其次是唐大学士为首的神凌系,权斗央的“清流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高明娜换了一身正式郡王朝服,坐在御榻之侧,主持大推举。

    满朝文武躬身见礼,开始政务,

    孰料,在首辅周正隆宣布“议事开始”后,

    “搅屎棍”权斗央,竟然不顾礼仪的,跳出来搞突袭。

    “启禀摄政王,刚刚收到有关全体国民的重大事项,御史台恳请列为今日优先议题。”

    周正隆横眉冷对,

    这个不要脸的狗东西,一天不咬人就难受……

    唐大学士心里有数,

    御史台的算盘,满朝文武就没有不清楚的,

    但是呢,他不吱声,想看看摄政王是什么态度?

    可是,礼部尚书可不惯着权斗央,

    “禀摄政王,无规矩不成方圆,

    权御史此举不合制度规范,理当予以驳回。”

    权斗央岂是浪得虚名,

    “慢着!推举制明文规定,若事涉国民福祉的事项,可以例外!”

    “你说关系到国民福祉,有什么凭据?”

    “你说无关,又有什么凭据?”

    “若不是,你可愿受罚?”

    “若有关,你必须向我道歉!”

    “老夫维护朝堂纪律,何错之有?”

    “我看你就是心虚……”

    “胡说八道,老夫看你才是无理搅三分……”

    那些不够品级的中小官员,纷纷翘首吃瓜,

    我擦,一上来就开大对决,真精彩!

    高明娜哪见过这种“街头混混式”的争吵,真是开了眼界了。

    见他们互不相让,便轻轻“咳”了一下,

    权斗央和礼部尚书立刻烟消云散,同时躬身请罪。

    “臣有失礼仪,甘愿领罚!”

    高明娜听说过权斗央,

    总的来说,印象还可以,至少干了不少实事。

    “那便列入今日事项,

    若小题大作,权卿按律受罚,

    若真与国民福祉有关,权大人也不必过于计较,如何?”

    权斗央心头一喜,

    听高明娜的语气,有一些明显偏向……

    见好就收!

    他当即一躬到地,大声说道:

    “摄政王明鉴千里,臣遵命!”

    礼部尚书暗叹一声,只能看向首辅,

    周正隆微微点头,表示“无碍”,

    他很清楚,权斗央“憋着坏”的议题是什么内容,

    朝争的精髓,不在于每件政务都要“赢”,而是朝堂派系间的平衡,

    更直白点,一旦出现“逢争必胜”的形势,

    肯定会有“权倾朝野”的非议,

    届时,大多数帝王,

    就该睡不着了,派系首脑也会因为“不知进退”而倒霉。

    因此,礼部尚书的“争锋相对”,

    是为了表现出,对抗“清流系”的存在,

    一般成熟的上位者,在抉择时,就会相对慎重。

    陆远临走前,对摄政王肯定有所交代,

    那么,现在,也是难得窥见,大王真实心意的绝佳机会。

    果然,不出他所料,

    权斗央的议题,是宣扬很久的《阳光法案》。

    尽管此前,朝野已经明里暗里讨论,各种观点都有,

    但,陆远始终不表态,让权斗央不敢轻举妄动。

    此刻,他图穷匕见,就是欺负摄政王“人生地不熟”……

    周正隆露出微笑,

    “搅屎棍”青史留名的野心,大概按耐不住了吧?

    有史以来,破天荒的《阳光法案》,

    一向被权斗央视为“大杀器”,凝聚了大量心血,绝不容失。

    然而,满朝文武都是既得利益者,

    虽然满嘴道德文章,可触及到自身利益,那就“视若仇寇”。

    权斗央信心满满地一字一句朗读,

    “……故此,一旦《阳光法案》施行,

    中华朝堂必然政治清明,无官敢贪,无官能贪,

    届时,政兴人和,民富国强,全体国民,

    乃至子子孙孙福泽无穷,必然死心塌地效忠王室!

    因而,在下,权斗央,恳请诸位同僚,

    放下成见,秉持公心,投下赞成票,为中华万世开太平!”

    按照规矩,议题推举之前,要允许每个官员表达个人意见,

    当然,是不同意见,如果内容与前者表述雷同,就没必要耽误时间,

    这一套规则,大家都很熟悉,

    姑且称权斗央代表“正方”,反方代表马上跳了出来,

    这次换人了,不是礼部尚书,而是户部尚书,

    “摄政王好!各位同僚好!

    我先声明,从情理上,我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