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躺平的知府老爷 (第2/3页)
杨明昭再次喊道:“从今日起,本公子就是太平县的县令,你们都是太平县的百姓,若是谁还有冤情随时可以来县衙告状!”
“从明天起,县衙要重编黄册,凡是在县城内有房产的百姓都需要来县衙登记造册,你们若是不来,那你们的房产就可以当成无主的房产处理!”
“到时候县衙将你们的房产发卖掉,你们可别怪本公子不讲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本公子累了,都散了吧!”
说罢,杨明昭转身走回了县衙。
他们要重山编制太平县的黄册,所谓黄册就是户口,详细登载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主要分为民、军、匠三大类。
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丈量册,是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
县衙中最重要的资料就是黄册和鱼鳞册,有了黄册和鱼鳞册就知道一县之地有多少百姓,有多少田地,应该征收多少税赋等等。
不过百姓有时候不愿意登记造册,因为一旦有了户贴,他们就需要缴纳各种赋税,为官府服徭役,很多百姓宁愿做隐户也不愿意登记造册。
隐户隐田在大荣是普遍存在的,而杨明昭要给百姓分田,就必须将县内所有的人口和田地弄清楚。
城内的百姓不用分田,但他们有房产,有店铺,是要收工商税的,所以也是要登记造册的。
杨明昭他们入城的第三天,邓星和韩林各领着一百青壮来到了县城。
县衙内,杨明昭向他们问道:“怎么样?事情还顺利吗?”
“顺利,巡检司已经拿下,巡检和副巡检都被我砍了,至于弓手,杀了几个平日子作恶多端的人,剩余的,我给了他们三斗粮食就把他们给遣散了!”
“那些弓手拿着粮食还连连感谢,哈哈哈,平日里他们连吃饭都是问题,更别说给他们发粮了,公子放心,他们不会再闹事的!”
邓星说道。
杨明昭笑着点点头,“很好,占据了巡检司,我们就算是将太平县的北大门给堵死了。”
他们留了一百青壮在巡检司,这一百青壮肯定不能阻挡大军,但封锁官道还是没有问题的。
“我这边也很顺利,那颜家有点实力,但也就那样,我只是稍微一出手,颜家就灰吹烟灭了!”韩林有些搞怪的说道。
“颜家的资产不少,钱粮无算,田地众多,短时间很难理清,所以我将林六留在那边了,公子可以安排人手过去清查一下!”
杨明昭摇摇头,说道:“不着急,不着急,东西放在那里跑不了,接下来我们该给百姓分田了!”
“明天留两哨青壮在城内,负责给城内的百姓登记造册。”
“老邓、老韩、赵恺、张默、李程、于其严,你们六人各领五十人和两名文吏,以县城为中心,去周围的村镇给百姓分田!”
“只要百姓们愿意登记落户,咱们就给他们分配田地,凡是十六岁的丁口,无论男女,都给分田。”
“茶农分茶山,药农分药田,总之先把田地分下去!”
这些都是他们之前制定好的计划,按照田地的肥沃程度和种植类型分配田地。
凡是十六岁以上的丁口都给分田,每人可分水田三亩,没有水田就分五亩旱田,若是太过贫瘠,可以酌情分给八亩。
茶农不会只给茶山,也会分一些可以种粮食的田地。
同样药农也不会只给药田,也会分一些种粮食的田地。
这样分配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但必须定下规矩,否则肯定会越分越乱。
“对了,县城周边的田地尽量留下来,那些田地分给咱们三箭谷的人!”
杨明昭没有忘记自己麾下的这些兄弟,但凡愿意出力,他肯定要多给分一些田地。
事情吩咐下去,翌日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
城内登记造册,城外丈量土地分配田地。
城内的百姓已经接受了杨明昭这些人的存在,非常配合的前来登记造册。
城外的百姓一开始并不相信这世上有这么好的事情,但是只要有一个人愿意尝试,那剩下的就简单了。
而且第一个村子完成分田,后面的村子就开始期待他们的到来了。
至于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