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官不如贼 (第2/3页)
道家族在整个大荣都算不上什么,但是在保宁府却代表着武道的最高水平。
一县之地可能只有十几二十个武者,但是一府之地不会只有一两百的武者。
还是那句话,武者的分布存在聚集效应。
越是繁华的地方,武者的数量就会越多。
一座府城的武者数量可能就会汇集整个府过半的武者。
宗门的驻地可以选在深山老林中,可是一个家族的住址绝对不能放在深山老林中。因为宗门的弟子都是武者,而家族的子弟很大一部分其实就是普通人。
李宝山今年有三十八岁,他身材偏瘦,面容周正,算不上帅气,但也不丑,就是普通人的长相。
能从演武阁毕业就证明他的修为和资质都不差。
从演武阁毕业需要后天四层的修为,而如今李宝山的修为已经达到了后天七层。
这在保宁府已经是数一数二的高手。
因此他有资格坐在知府李文春和利州卫指挥使孙德荣面前。
知府李文春,是一个干巴巴的小老头,他在保宁府已经做了七年知府了,可以看出他也只是在朝堂中没有背景的官员,否则他绝对不会在保宁府一呆就是七年。
李文春做事十分老道,关闭城门,守城待援的决意就是他做出来的。
堂中,李文春看了看孙德荣和李宝山,声音嘶哑的说道:“孙大人,李大人,你们可有退敌之法?”
孙德荣看向李宝山,他这个利州卫指挥使其实就是一个摆设,手下的军户就是一群农户。
整个利州卫按理说应该有五千六百名兵丁,但实际上他只能凑齐两千多名兵丁,这两千多名兵丁轮番来府城驻防。
能做到这一步,他已经很不容易了。
至于说退敌,别开玩笑了,利州卫的兵丁大部分都还没有打过仗,甚至都没有见过血,指望他们打仗,还不如从城内招募青壮。
起码城内的青壮为了保护家人愿意拼命,而利州卫的兵丁估计现在都在想着怎么逃跑。
孙德荣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行,也知道自己麾下的那些兵丁是什么货色,所以他把希望放在了李宝山身上。
李宝山神色肃然,问道:“敢问太守可了解城外的贼军?”
说实话他并不清楚太平军的来历,也对太平县的了解不多,因为在巴蜀,有好几拨叛军,而太平县的杨明昭在这几拨叛军之中排名最末。
因此平日里李宝山就算是会关注叛军,也会将注意力放在巴蜀南部的黑虎王和九天王身上。
不过李文春倒是比较了解太平县的情况,他说道:“城外的贼军来自太平县,其首领名叫杨照,这人的来历非常神秘,别说外人,就连他们内部的人员都不清楚这位杨公子的来历。”
“有人猜测他来自一个富商家族,也有人猜测他背后有武道势力支持,因为他身边有不少武道高手!”
“他在太平县分田地,修灌渠,练农兵,建寨堡,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他就将太平县打理的井井有条,让百姓变得人人能吃饱,家家有余粮!”
听了他的话,李宝山三人面面相觑。
“这不是贼吧!”李宝山有些怀疑的说道。
李文春的神色也颇为复杂,“对乡绅富户来说,他是贼,因为他把乡绅富户的田地分给了贫民百姓,但于贫民百姓来说,他就是一个大好人,是青天大老爷!”
四人沉默了下来。
贼,他们都讨厌。
但是像太平县的这些叛军,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哎~~”李文春长叹一声,说道:“老夫为官三十载,做过数任知县,但却从未让治下如同太平县那般太平!”
李文春是一个精干的能官,每到一地任职,他定会兴修水利,劝农兴农。
可惜身在官场,他受到的限制太多了。
这也做不得,那也不能做,乡绅不能打压,豪强不能得罪。
这让他做事都是束手束脚的,总是办不成事。
“太守,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我们还是想想该如何退敌吧!”同知徐福生提醒道。
“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