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影帝:我谢谢你哦 > 第八百三十六章 小伎俩

第八百三十六章 小伎俩

    第八百三十六章 小伎俩 (第1/3页)

    “张远。”

    “速度A。”

    “力量A。”

    “持续力A。”

    “动作精密度A。”

    “射程C。”

    “成长性?”

    会议室内,叶伟性在小本上写写画画。

    他写字的手,都在发抖。

    说起原因,就是他刚刚看完张远这两周时间的咏春训练成果!

    顶着油头长衫造型的张远,在抱拳拱手,打完招呼后,便来到了由助理搬进屋内的木人桩前。

    什么都不用说,手底下见真章。

    说了两周出师,就得两周。

    虽然这话没人信。

    甄子弹号称练了四个多月,你两周……

    叶伟性听到黄白鸣的转答后,本来因为甄子弹出局面色就哭笑不得,现在更是紧急集合似得。

    就很僵。

    你要是两周能干成子弹几个月才做到的事,那我就倒立食屎。

    瞧不起谁呢?

    我甄子弹合作那么多戏,我会不知道他的实力?

    丹哥怎么也算天赋异禀,单说身体柔韧性就超过常人。

    张远没空管他之前是怎么想的。

    他要做的,是掌控对方接下来的想法。

    来到木人桩前,他先是一皱眉。

    “活太糙了……”

    微不可察的嘀咕了一句后,他先大气的一甩大褂的下襟,带起一道哗啦啦的劲风和声响。

    “咏春,木桩法!”

    一声呼喝后,他便摆出了标准的二字钳羊马。

    叶准先生直起老迈的腰背,伸长脖子看了眼。

    “好!”

    老头一瞧架式,就知道自己徒弟没瞎说。

    马步标准的很。

    且重心把握的也非常好。

    不是光有个样,而是真拿捏到了咏春真谛的。

    “他真的用两个礼拜就练成了?”

    刚才还满腹质疑的老头,现在微微有些信了。

    张远能掌握好二字钳羊马,除了有洪拳的底子外,还有一项重要因素。

    先得说咏春是从哪儿来的。

    很多人都说,咏春是女人拳。

    发明这拳法的人,是一位叫咏春的女子。

    也有说,是南少林的五枚师太首创,后来传给了一位名叫严咏春的先生,而后流传至今。

    所以整套拳法没有北拳那般大气,显得稍有些“阴柔”。

    其实这是完全的误解,甚至是污蔑。

    后来少林寺也就是用这个所谓的五枚师太的少林渊源,说咏春起源于少林白鹤拳,故要让其“认祖归宗”。

    根据叶准先生拜访咏春前辈彭南先生时,对方所口述的内容。

    咏春的源头,是来自于一位名叫“摊手五”的老板。

    传说中的严咏春是四川人,而这位摊手五是湖北人。

    之所以叫老板,不是说这位做生意。

    而是唱戏的老板。

    此人叫张五,本是在帝都唱京剧的,颇有水平。

    但唱戏只是他的保护色。

    这位其实是天地会成员。

    后被清庭追捕,乔装异服,一路潜逃到了佛山地界。

    此时粤省一代,还未形成如今的粤剧形式,多为一种叫做“广腔”本地戏曲。

    而摊手五来到佛山后,建立琼花会馆,将京剧和昆曲教授给当地的红船子弟。

    红船是粤省当地特有的伶人专用交通工具。

    一看到乘鲜红色小船的,百姓都知道,这是唱戏的老板。

    琼花会馆,便是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

    粤剧形式,唱腔的标准化制定,都有摊手五的一份功劳。

    但同时,这位依旧干着天地会的活,有一手好功夫。

    结合了戏曲舞台上的身法,以及南拳的精髓,这才创造出了咏春这门功夫。

    为啥咏春和洪拳都用二字钳羊马?

    因为天地会后来成了洪门。

    而现在世界各地的洪门,最常练习的两种功夫,便是洪拳和咏春!

    这两种武术,是同源的。

    戏曲家欧阳予靖先生所著的《试谈粤剧》中,也有写到摊手五这个人,并说他京剧水平很高。

    郭沫若先生赠予粤剧团的七律诗中,也写到了摊手五。

    “昔有名伶摊手五,佛山镇上立戏班。”

    所以关于张五这个人,有大量史料和名人作证,逻辑链也相对完整。

    也更契合曲艺本是江湖道的常态。

    而那五枚师太,严咏春的说法,却如无根浮萍,未见任何史料记载。

    张远觉得,说不定就是少林为了捞好处编的……

    并且咏春动作幅度小,招式灵活多变的特色,也符合粤省戏班在红船上教授武艺的特点。

    船上打架来套通背拳,两下没打到人,自己就掉水里去了。

    所以咏春拳这门武术,其实糅杂了洪拳,京剧,以及其他南方拳种而诞生的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