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影帝:我谢谢你哦 >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耍花样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耍花样

    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耍花样 (第2/3页)

?”

    “一点都没有艺术价值,也没有历史价值!”

    人都是主观的。

    有句民间俗语叫“癞痢头儿子自家的好”。

    哪怕满脑袋大包,家长也不觉得自己孩子难看。

    再加上陆穿看一半就跑了,甚至没看到后半部分日军占领城市,以及打十个的高潮部分。

    先入为主再加上不看完整就下定论。

    这种行为和网络喷子无异。

    他当然不能理解为啥《叶问》的票房能超过《南京南京》。

    与其说为什么,不如说《叶问》如果超不过《南京南京》才奇怪。

    商业爽片的受众,本来就比沉重历史题材多的多。

    这是市场决定的。

    而且张远同意在这档期上映,就是看中左右俩片子,一部是《南京南京》,一部是《拉贝日记》。

    这俩戏太惨了!

    尤其《南京南京》,看完了都容易抑郁。

    心理素质差的晚上都会做噩梦。

    因为华夏人是人,是有良心的人。

    任何有正常三观的人,看到如此内容,心情都不会好。

    更何况还是自己的同胞,先辈。

    某些不是人玩意看了就未必了。

    题材太过沉重。

    就像学生在高考后为什么会撕书。

    发泄!

    情绪长时间压抑后,是需要宣泄渠道的。

    而《叶问》就是那个最近的宣泄渠道!

    刚看完一部华夏人被欺凌,如动物般屠戮的影片,其情绪可想而知。

    此时还有什么比一部拳拳到肉打鬼子的电影更爽快的。

    因为这两部影片“致郁”,更显得《叶问》爽快。

    商业片只需把爽发挥到极致就成。

    除了影片自身外,现在还有同行做负数来反向加持。

    按照雷总的话说,那不爽死了。

    这是最简单的人类行为学和心理学。

    张远不光同意,还乐意让片子与他们一块上映,就是想沾沾这俩“致郁系”影片的光。

    别人都在挨鬼子打,只有叶师傅在打鬼子,观众看完谁更痛快,可想而知。

    这就是取巧。

    但甭管是什么招,好用就成。

    观众爱看,投资人赚钱,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但陆大导不是这么想的。

    凭什么!

    我花了前后四年拍摄的电影,票房竟然还没有一部拍了几个月的动作片高。

    不可能!

    他先把论点立住了,结论就是“不可能”。

    已经钻了牛角尖,再开始反推缘由。

    回到家里便非常生气的拍了桌子。

    “怎么了?”此时陆大导的女友秦兰上前询问。

    俩人就是因为《南京南京》这部戏结缘。

    秦兰也是老恋爱脑了,时常倒贴的那种。

    “观众没品味。”

    “还有那个叫张远的小子,耍滑头,搞花样。”

    “对!”

    “他一定搞花样了!”陆穿一拍巴掌,越说越来劲,越说越相信。

    秦兰和张远不算太熟,想安抚男友。

    但对于他说张远搞花样……

    拍戏时,偶尔听到同组的高媛媛聊起对方。

    从话语间能感受到一丝念念不忘。

    能让那么漂亮的高媛媛念念不忘,一定不是凡人。

    非凡人搞花样,并非不可能。

    “准是他和院线私下有协议,在排片上动了手脚!”

    “一定是,他与那帮香江佬搅在一块,肯定动用了这种手段。”

    发行电影是件技术活。

    这也是张远为什么要和那帮香江佬,还有中影合作的原因。

    院线不是一两家,而是全国有几十家!

    大大小小,不一而足。

    一部电影要上映,得和这么多院线挨个打招呼,签协议。

    甚至有些电影为了获得优先条件,还会和单独院线,甚至单独影院签保底分成,或者保底排片。

    不过这些协议未必是合法合理,能公开的。

    有些电影的“幽灵场”,就是制片方与院线签了协议。

    影院必须保证把纸面票房做到一定数额,才能拿到额外收益。

    总之,工作琐碎又复杂。

    没有渠道,人情,随便来个小人卡着你就很难受。

    陆穿这么怀疑也是合理的。

    但就算有保底,而且这片子就是上头下了保底命令,让院线不能减少排片。

    可人家影院也要吃饭的。

    首周可以,但之后还得谁卖的好,谁能给我赚钱,我给谁多排片。

    就像超市供货,肯定是哪家的产品买的好,给的返点多,我把谁的产品放在货架最明显的位置。

    他现在主观否认《叶问》是产品好,那就只可能是返点多了。

    “上映前这家伙就在网上搞了一波宣传。”

    “让凯歌非常难堪。”

    “现在又搞到了我头上。”

    之前张远给乐子人塑造的人设是“选片眼光好”。

    现在《叶问》的票房相当不错,更加加强了这个设定。

    网络上调侃陈诗人的更多了。

    陆穿和陈诗人一样,也是帝圈成员,肯定向着自己人说话。

    如今有种同仇敌忾的感觉。

    “你别生气了。”

    “不行我打听一下,或者私下与对方联系一下。”

    “问问情况。”

    “不行!”陆导当场拒绝:“我联系他,不就成了我主动求饶?”

    我不要面子的?

    “随你吧。”秦兰拍着男友的后背,轻摸胳膊安抚。

    “你调整一下心情,之后还要宣发,跑路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