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成长 (第1/3页)
把武汉那家公司给撇了……叶伟明听到这想法后,脑袋嗡嗡响。
哎?
哎!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和谁拍戏不是拍?
只要给投资,给我片酬就好。
而且真说起来,其实张远与港圈的关系更近。
片子打算在大陆拍,毕竟源头是大陆春运。
所以会用很多大陆演员,他也比较熟。
理论上来讲,他其实是一位更好的合作对象。
叶伟明这会儿回过神来了。
哎呀!
早点遇见,我直接找他不就成了。
哪还会有如今这一堆事。
那事情会这么简单吗?
当然不可能。
张远清楚的很。
你说把人家撇下就撇下?
对方能答应?
别说一般的小公司,阿里后来搞阿里影业,为什么最终选择的路线是投资加监管,而非深度参与?
因为连阿里都被坑过!
查账都查不出毛病来,问就是钱都花了。
在华夏,导演其实起到了部份制片人的作用。
一个项目让好导演,资深的去管理,5000万就能拍大片。
你让外行去管理,那剧组里外的老油条一看就知道你不懂,立马可劲捞。
那5个亿你都拍不成。
多少煤老板,矿老板被坑的一身血,结果除了睡俩十八线小演员,什么都没捞着。
甚至连自己投资项目的成片都看不到。
有的是故意这么干,钱都去了海外账户。
有的则是剧组上上下下联合起来坑投资人。
反正外行来,十有八九得被坑的一脸血。
这是一个技术壁垒不高,但人际壁垒很高的行业。
“张生,这事不太好。”他回了句。
“总比盗版版权要好。”张远却0帧起手,直接打断。
叶伟明面对火力全开的张远,毫无招架之力。
还得指望老大哥陈可欣来打圆场。
“这样吧,伟明,你去和对面也说一下张远的想法。”
陈可欣是老江湖。
你传话,就把传话的工作做好。别牵扯进双方的战斗。
因为你牵扯进去后,就会从传话的变成战场。
“可是项目前期已经花费了不少资金。”
“多少?”
“大概几十万吧。”
“如果你来我这边拍戏,这些钱全部由我来负担。”
“并且我会把这部戏放到两岸影业的名下,让他们做发行。”
“之后影片有任何问题,你都可以找我。”
其实叶伟明有点心动,但直觉告诉他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便只是答应会去和对方说。
等到酒席散了,叶伟明走在回酒店的路上,被小风一打,这才反应过来。
“不对啊!”
“他怎么反客为主了?”
本来今天是商谈版权的事。
怎么变成了商谈我跟着他吃饭的事了?
从版权成了挖角。
这也是张远为什么要先打官司,而不是先找叶伟明的原因。
先打官司,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
现在叶伟明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若是直接找他说,那就成了给他开条件的权力。
两者的花费和话语权肯定不同。
叶伟明回到酒店后,想来想去觉得不安心。
于是掏出手机,给一位老友去了电话。
叶伟明出道很多年了,可说到底,他其实是王茎的人。
最早就是王茎的助理导演,一路从《倚天屠龙记》到《城市猎人》。
第一次独立执导电影,便是星爷那部恶搞了《变相怪杰》的电影《百变星君》。
后来两部《古惑仔》的外传电影,《十三妹》和《山鸡传》也都是他拍的。
说实在的,在港圈导演中,能力中上,不算顶级。
张远若不是为了《人在囧途》这个“囧”IP,也不会费劲和他搞这事。
“那不挺好吗?”
他去电话的对象,就是王茎。
“他愿意给你投钱拍戏,这是好事。”
“拍戏不就是为了赚钱。”
王茎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从来不和你扯艺术。
没有艺术,纯是生意。
所以在他眼里这事没问题。
“你让他们背后两家去处理就好了。”
“至少张远在行业内的口碑还不错,尤其在钱上边比较大方,你也不用怕拿不到片酬。”
这么一说,叶导更纠结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