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利益分配 (第1/3页)
大商走向覆灭是人道定下的,此乃大势,逆不得也违不得。所以,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敖丙的重点就慢慢发生了变化。
在给帝辛安排好好路后,他的布局基本上都是围绕大商灭亡之后的局势展开的。
而身为商朝忠臣的闻仲,肯定无法接受大商的灭亡。是故,哪怕明知天意不可违,他也要拼命一试。
可逆大势而行,强行为大商续命,这是连敖丙都无法做到的事,闻仲就更做不到了。
在滚滚大势面前,他那点实力甚至都溅不起一丝涟漪,转瞬间就会被吞噬得一干二净。
闻仲好歹也是截教三代弟子中拔尖的人物,未来最弱也是准圣,如此优秀的后辈,敖丙岂能坐视他白白送死?
所以,为保住闻仲,敖丙选择逐步架空他,将他困在朝歌,与帝辛相互牵制。
这样一来,闻仲不再掺和之后的事,与大商的牵扯就会越来越少。
最后,只等北海妖族覆灭,大商因此走向昌盛,闻仲便能了结因果,顺利脱身。
反之,若是之后的事,闻仲每件都不拉下,那他与大商的因果就会越来越深。到时,除非帝辛成为人皇,不然就算大商再昌盛,他也休想脱身。
为何说了结因果很难,因为在了结因果的过程中,若是掌握不好其中的度,那最后非但无法了结因果,反而会使因果越来越深,以至于深陷其中,再难挣脱。
所以说,了结因果是个技术活,很多人只会结因果,不会了因果。
闻仲就是如此,他觉得,只要大商能够中兴,他就能了结因果。
事实是如此没错,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最多只能出谋划策,教导商帝如何中兴,而不是亲自下场为大商厮杀。
这么做,固然能了结先前的因果,可却会结下新的因果,一环套一环,直至彻底深陷其中。
闻仲不知这个道理,可敖丙却知。作为他的长辈,见他深陷因果陷阱之中却不自知,敖丙自然要帮他出谋划策。
不让他担任联军主帅只是开始,之后,敖丙还要继续削他的权,直至全部削光为止。
闻仲为大商做的贡献已经够多了,接下来,他只需安心看住帝辛就好,剩下的事自有敖丙解决。
当然,敖丙削闻仲的权,还有另外一种用意,即防止他在以后给自己添麻烦。
闻仲本就位极人臣,在大商威望极高,更是帝师。这要是再让他主持讨伐北海妖族之事,那等此战功成,他就会成为敖丙权臣路上最大的阻碍。
甚至于,因为威望过高的缘故,闻仲要是执意逆大势而行,势必会有一大群人愿意跟着他去送死。
敖丙既不想闻仲成为自己的阻碍,又不想他去送死。所以,就只能委屈他去看住帝辛了。
当然,这也算不得委屈。他本就是帝辛的老师,教导帝辛乃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敖丙让他看住帝辛,只是让他恢复本职罢了,完全合情合理。
“大商的未来皆系于大王一身,他才是重中之重。”
“而如今,大王性格大变,喜怒无常,为稳住局势,就必须找一个资历够老,能力够强,且能说服大王的老臣去盯着他,以在他犯错时进行规劝。”
“而数遍朝臣,唯一合适的人选,就只有身为太师的你了。是故,我才会将你调回朝歌。”
“攻伐北海妖族之事虽然重要,但看住大王,使其不再行荒唐之举无疑更重要。”
敖丙语重心长的朝闻仲劝道,无论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可在嘴上,他的理由总是那么的冠冕堂皇,让闻仲无法反驳。
因为他是帝师,教导帝辛乃是他的本职,与此相比,别的无论多大的事,都只能暂时放在一边。
“相国说的有理,大王如此,我确实应该返回朝歌坐镇。”
“只是,北海国虽定,但尚需一段时间收尾,再加上姜子牙初至军中,一无威望,二无资历,为防将士不服,还是先在我手下历练一番为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