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九十六章 消息!震怒的老朱!

第九十六章 消息!震怒的老朱!

    第九十六章 消息!震怒的老朱! (第2/3页)

…老朱有些痛苦的闭上了双眼。

    天家当真无私情吗?

    为了争夺皇位,万般手段用尽,乃至骨肉相残,兄弟反目,为什么要这样呢?

    当一个闲散王爷不好吗?

    咱给藩王定的待遇,也不可谓不高了啊!

    老朱一念及此,又觉得有些痛心难过。

    这些时日不理朝政,空闲的时间多了,想得也就更多,头却更痛了。

    老朱走到亭子里坐下,轻轻叹了口气,仰头望向天边浮云。

    有时候真羡慕浮云,可以随心所欲的在空中飘来飘去,没有任何牵挂和羁绊。

    一名太监轻步从外面走了过来,弯着腰向老朱递呈今日刚出版的《大明日报》。

    “今儿个怎么送得这么迟?”老朱淡淡问道,一边问,一边饶有兴趣的拿起了报纸。

    这段时间不批阅奏折,他却是对这大明日报越来越感兴趣。

    一是大明日报采用白话文行文,通俗易懂,不绕来绕去,很符合老朱的胃口。

    二是上面第一版写的,就是他自己年轻时的传记。

    而且写得极为朴实,毫无虚假夸赞之言。

    比如说,母亲生他的时候,满室生光,弄得邻居都以为发生火灾了,跑过来救火,结果发现原来是生孩子了。

    老朱觉得这个就写得很不错,很真实,虽然他自己也完全不知道有这回事。

    但他那时还是婴儿,不知道也属正常。

    作为天子,出生时自然会有天降异象的。

    再比如说,当年他在庙里当和尚时他是如何神异,如何见义勇为,救民于水火……

    四方游讨时,又如何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如何杀贪官,惩恶霸,锄强扶弱。

    以至四方豪侠,无不钦佩,天下仰慕。

    诸多事迹,不一而足。

    虽然很多事情,老朱自己都记不太清了,但又好像模模糊糊有些印象。

    这些肯定都是真的。

    很符合咱的为人嘛。

    何况写的东西,都有事迹,有人物,有地点……

    虽然时过境迁,加上多年战乱,原来的那些见证者都找不到了。

    但这样写出来,就显得不浮夸,不吹嘘,有理有据,让人一看就信服。

    比朝中大臣那些不知所谓的胡乱吹捧写得好多了。

    咱一生有那么多的丰功伟绩,还需要你们乱夸吗?

    据实讲述,不就行了吗?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赞美之词,却连一件事迹都没有,这岂不是无凭无据?

    让人觉得尽是些虚妄不实之词!

    那些大臣都该好好看看大明日报,学习一下什么叫“秉笔直书”!

    除此之外,还有第四版的民间报道,老朱也很欢喜。

    久居深宫,只能通过锦衣卫密探和检校来打听消息,以及朝臣们的奏章里面,窥见民间一二。

    虽然密探和检校探听的消息不少,却不如这报纸写得这般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报纸的内容其实也不多,老朱很快就看完了,心情也随之舒畅了不少。

    要不是看报纸,他还真忘了自己年轻时做过的那许多侠义事。

    毕竟,当皇帝之后太忙,哪有空闲去想从前的事。

    如今年龄大了,记忆力便不如以前,有许多事也早忘了。

    幸亏有这报纸,替咱记录了从前。

    老朱这般想着,嘴角边不由勾起一抹笑意。

    “报纸一早就送过来了,但宫里的娘娘们,都拦着要看。”

    “奴婢们没有办法,只好给她们看,这才耽搁了时间。”

    老朱一听,倒是乐了,笑道:“这大明日报,不是公开发行,谁买都行吗?”

    “以后可不许再拦着咱的报纸看了。”

    “她们想看,就自个儿掏钱买去。”

    “咱孙子送咱的,她们凑什么热闹呢?”

    太监连忙应声道:“是,奴婢记住了。一定将陛下的旨意,带给诸位娘娘。”

    就在这时,那日接送杨士奇的太监吉垣,弯着腰极为恭敬地走了进来,递上一封密信。

    老朱拆开密信,迅速扫了一眼,问道:“吕氏这些天,都没有任何异动吗?”

    “吕妃娘娘除了每日织毛衣外,偶尔念经打坐之外,再没有做过其他事。”

    吉垣恭敬道:“不过,昨日吕妃娘娘见了献王殿下。”

    “母子二人谈话的时候,特意支开了所有下人,又选在了宫殿外的开阔处,奴婢纵是有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