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鸿门宴?! (第1/3页)
在秦淮的专业培训下,村民们的帮工技能越发的熟练,帮工队伍也越发壮大怎么说呢,亲戚还是亲近的用着好。
每新增几个叫得出名字的上门拜年的亲戚,厨房里就会新增几个叫得出名字的优秀帮工。帮工的人多了,也就饱和了,不光接受各种请假调休,还得排班上岗。
一时间亲戚之间的竞争都激烈了起来,秦淮那些往日交情不太深的表哥表姐们,纷纷如孔雀开屏一般展示自己的各项技能,自带碗筷上门帮工。
住的近的,当天来回住的远的找地借住,
秦淮的大舅和三舅从初二拜年开始,就一直留在了秦家没回去过。
别问,问就是和小妹感情深厚,好长时间没见有说不完的话。
这个时候可能就有人要问了:在厨房里帮忙很累的呀,在乡下帮忙做过大席或者大年三十帮长辈们做过年夜饭的人都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哪怕劈柴烧火也不轻松。四喜汤团固然好吃,但它本质是大汤圆,吃个几天新鲜劲儿过了也就没那么爱吃了,村民们怎么会这么热爱帮工?
答案是帮工的饭不一样。
从当年算命先生来秦家村算出秦淮命里有一弟一妹,秦老爷子大喜给了5块钱还管了一顿饭,就能看出来,秦家有非常朴实的给人管饭的传统。
成功竞争上岗的帮工们是和秦家人一起吃的。
秦淮是要刷四喜汤团的熟练度没有错,他之前在黄记也刷了不少四喜汤团的熟练度,但四喜汤团是做给别人吃的,他自己怎么可能为了刷熟练度天天吃四喜汤团。
一天三顿四喜汤团谁扛得住?
隔壁邻居那都是每天晚上吃,其余时间正常吃饭。
作为一个精通多种白案点心的白案师傅,秦淮平日里还是爱吃点不一样的。
什么三丁包、五丁包、四喜饺、酒酿馒头、蟹壳黄、江米年糕、芙蓉糕、绿豆糕,村长家的梅菜扣肉、老支书家的红烧猪蹄、大舅家的糯米蒸丸子、镇上的白切鸡和烧鹅、邻居家地里拔的现炒的小青菜。
秦淮的一日三餐还是很丰富的,在秦家混了好几天饭吃,大舅快乐得都快忘了自己家不在这儿了。
丰富的何成和秦落这两天都不抱着大海碗吃四喜汤团了,纯劈柴。
是的,秦落把劈柴的手艺教给了何成,姐弟俩一起劈柴。
在讲八卦这件事情上,秦落根本竞争不过老支书,老支书每天自带茶杯和板凳往厨房里一坐就是讲。而且老支书还精通泡茶,茶泡得相当不错,是整个厨房里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不可或缺的老支书初六当天要缺席。
已经提前报备过了,有人拜年,老支书要带张木匠一家过来吃四喜汤团。
吃到初六,秦家依旧宾客盈门。
不会有人永远爱吃四喜汤团,但永远有人愿意上门拜年吃四喜汤团。
秦淮在初一当天就放出了话来,整个过年期间只要是上门拜年的就一定不会让对方空手而归,站在院子外面端着碗吃也至少能吃上一碗新鲜热乎的四喜汤团。
秦老爷子、秦奶奶那边,秦淮也解释过,说自己3月份有一个大活,事关名声,钱多、场面大可以见世面,很重要。为了3月份的这个大活,一定要刻苦训练四喜汤团,让爷爷奶奶不要心疼做汤团的那点材料费,大家拜年又不是空手而来的,那你们孙子出息了,过年红包都是论支票收的,过年期间做的这件四喜汤团就当是回报乡里了。
秦淮都解释到这个份上了,秦老爷子和秦奶奶当然不会反对,生怕累着他们大孙子到处寻觅好用的帮工。
为了帮工,秦奶奶差点与弟弟妹妹们冰释前嫌,在自家的外甥、外甥女里挑了起来。
然后一个没选中。
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如赵家的。
期间秦淮的二舅公试图在初四那天浑水摸鱼上门拜年,被秦奶奶当场发现。
用老二你真是年纪大了连拜年的日子都能记错,家里这情况你也看到了,人实在是多招待不过来。东西?东西也带回去,咱们得按流程来,不按说好的时间来拜年,家里这么多亲戚不就乱套了为话术,把人攀了回去。
见证全程的秦落在劈柴之余跑回厨房和秦淮小声,说这么多年了,奶奶还是这么记仇,话术一点没变。
结果这个话就被何成打小报告传到了秦奶奶耳朵里,秦落喜提四喜汤团管饱但是其它的都没的吃。
初六早上,已经吃了一天半四喜汤饭的秦落,端着一个大海碗蹲在厨房门口,苦哈哈地吃四喜汤团。
四喜汤团固然好吃。
但。
三丁包、五丁包、四喜饺、鲜肉馅蟹壳黄也很好吃。
奶,我错了!我再也不说你小心眼记仇了,你孙女我真的很想吃肉馅的点心!!
四喜汤团有三个甜馅真的太甜了!!!
老支书领着张木匠一家早早来了秦家,见秦落端着大海碗坐厨房门口,乐了:「落落,一大早就吃汤团了呀!」
「上一批汤团出锅多久了?下一批汤团什么时候出锅?怎么苦着脸呀谁惹你不高兴了?我知道了,是不是你哥让你去写作业,这作业可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