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十年铸剑!【求订!求月票!】 (第3/3页)
一批信息化装备已经投入了基层,正在进行实训探索。”
“而这批装备,注定只是信息化建设的起点。”
“未来的改进与应用,将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我希望科大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面朝基层,和一线对接,扛起这所历史悠久的军校,应该挑起的担子!”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大的领导班子,绝对不能出现变动。”
“尤其是你这位校长!”
深深地吸了口气。
魏副首长不再犹豫,立马道出了他对于晏文渊的安排!
“要么,我给你一年的时间,将工作交接清楚,随即准备升职到燕京!”
“要么,你继续担任科大的校长职务,直到第一批试点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初步完成。”
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魏副首长的语气里再没了先前斩钉截铁的气势,而是显得有些艰难。
升职,亦或者留校。
在普通人看来,这两个选择,并不是很难选。
毕竟,又有谁会愿意放弃“进步”的机会呢?
但,晏文渊这十年扎根科大,不正是为了部队的信息化建设么?
基础,晏文渊已经打好了。
升职,晏文渊其实也已经盼了很久。
可现在,这两者却是成为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倘若晏文渊选择升职,那他就无法再以校长的身份,亲眼目睹自己用了十年岁月打造的科大,在浩浩荡荡的信息化部队建设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而若是选择留下
按照魏副首长话里的意思,这份校长职务,便是晏文渊军旅生涯的终点。
纵使晏文渊将来还有可能会进入政协之类的单位,但那也是晏文渊退休之后的事情了。
晏文渊是真的没有想到。
在自己这个岁数,居然还能遇到一次“梦想”与“前途”上的抉择。
至于究竟该如何抉择.
从魏副首长开口的一霎那。
晏文渊的心里,便早已有了答案。
“老首长,您是知道我的。”
“就爱瞎操心。”
说着,晏文渊的目光微微挪移,打量起了办公室内,他已经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陈设。
十年的岁月,早已将这间办公室内的一切,连同科大的一草一木,融进了晏文渊的血液里。
如果算上担任校长之前的时间,那晏文渊已经在科大的校园内,度过了二十多个年头。
年轻的时候,晏文渊做梦都想留在燕京,好让自己能够在这座作为首都的城市里,尽情挥洒前半生积累下来的才华。
可现在。
晏文渊已经不想回到那座除了开会,便许久未曾踏足过的城市了。
“信息化建设初步完成,大概.还要四五年的时间?”
晏文渊笑了笑,和对面魏副首长笼罩在阴影之中的严肃表情,形成了极其明显的反差。
“正好是我应该退休的年纪啊.”
“老首长,对于我来说,退休之前还能亲眼看看自己前半生的成果,化作保卫国家最为坚实的屏障,就已经很满足了。”
“虽然我很想去燕京陪陪您老人家.但,我在科大待了这么多年,付出的心血,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要是换了个人掌舵,我啊,还真放不下这个心!”
三言两语间。
晏文渊便为自己的后半生,选好了道路。
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也随之陷入了漫长的寂静。
直到新训大队结束训练,返回宿舍途中的嘹亮号子声,从窗外骤然响起时。
魏副首长这才缓缓起身,然而他并没有开口,只是向晏文渊敬了个无比庄严的军礼!
回礼的过程中。
晏文渊想到的,不是自己。
而是为了炎国强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甘愿隐姓埋名,默默付出的一代又一代军工人!
晏文渊十年铸剑,已是不易。
可为了这如今的大好局面,炎国几代人,付出的,又何止是十年的时间?
万幸。
他们的付出,终究没有白费。
而赵卫红这一代人,必将会接过他们的信念与意志,同时拿起他们用心血打造而出的“宝剑”,立于人前,向整个世界,发出意味着炎国复兴,并注定让世界为之侧目的咆哮!
在离开之前。
魏副首长和赵卫红,又见了一面。
这次会面,一老一少并没有聊起工作上的事,只是在校区的大湖里,钓了一下午的鱼。
这件事过后,赵卫红就算想低调都不可能了。
之前有不少人看到了的陪同散步,还能说成是魏副首长对于“学院第一人”的欣赏。
可这个钓鱼.实在是太让人浮想联翩了。
赵卫红能够感觉到,其他学员看向自己的眼神中,多出了很多奇怪的味道。
甚至除了黄学锋等先前就关系要好的学员,便几乎没人再敢和赵卫红主动攀谈。
如果是基层部队,这一幕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甭管赵卫红有多么优秀,背后又站着什么样的大人物。
在营区里,赵卫红照样就是普通一兵,是营区里其他人可以托付生死的战友。
洗澡的时候,照样会有人鬼鬼祟祟的想要给赵卫红泼上几盆热水,甚至是来上一计“千年杀!”
然而在这群“准军官”当中。
身份地位还有级别上的差距,化作了每一个人亘在心中的“鸿沟”,令他们止足不前,根本不敢和赵卫红结识,更甭提深交了。
他们。
在畏惧着赵卫红。
对此,赵卫红也有感受。
但他并没有在意。
恰恰相反,赵卫红甚至有些享受这种没人打扰的感觉。
校园嘛,那就是学习和锻炼自己的地方。
那些虚头巴脑的人情世故,稚嫩却又竭力想要显得成熟的社交环节,赵卫红当真是避之不及。
而随着魏副首长的到来,赵卫红的身上,又多出了两项亟待解决的重担,自然没精力,关注这些无聊的琐事。
也就是在这种令赵卫红格外享受的“寂寞”氛围中。
新训三个月的时光,眨眼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