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入殿谒唐王劳忧 (第3/3页)
下足迹,而与他未来的辉煌与挑战,在此处交汇。
宫城又称“大兴宫”,按“前朝后寝”布局,分为外朝、内廷、东宫、掖庭四大区域。
外朝是处理政务的场所,核心区是大兴殿,入进显阳门,便是大兴殿。元旦、冬至的大朝会、登基大典等重大典礼,皆在此殿举行,殿宇深广,可容纳数千人。杨广此前曾在此接见突厥的启民可汗。大兴殿两侧,分设“东朝堂”、“西朝堂”,系日常议政之处。
不过李渊既没有在南边的皇城办公,也没有在大兴殿办公。
他迫使杨侑授任他为大丞相后,——此职正是杨坚篡北周前所任过之职,将他的大丞相府设立在了大兴殿后的内宫的东部区域,具体位置为东宫边上的武德殿。
从大兴殿前东行,经日华门,进入宫城的东侧,沿东西向横街行约数十步,即至武德殿。
该殿是隋室举行射礼、宴饮蕃使的重要场所,承担演武、检阅等功能。虽然有隋至今才三十多年,这座殿中亦已旁观过影响深远的大事,如杨坚废太子杨勇就是发生在此殿。原本时空,唐建以后,这座殿一度成为李世民的临时居所,与李建成的居所东宫形成隐隐的制衡。
且也无须多说。
武德殿不及大兴殿宏伟,却更具实用与威严。殿内陈设简朴而不失庄重。从显阳门进来宫城,一路行到此殿之外,尚未入内,举目已可见飞檐在松柏间若隐若现。飞檐斗拱,雕饰精美,松柏掩映间,颇显古朴典雅。等待了片刻,殿前的卫士得到了李渊的命令,请李世民入殿。
李世民步入殿内,由两个吏员引领着,转到了殿旁的一侧偏室。
李渊和李建成、裴寂、刘文静等人,正在室内。
“儿拜见父王。”李世民撩衣下拜。
室内光线明亮,映得李渊的衮服金箔生辉,却掩不住他两鬓的霜色与眉间的深纹,——自去年十一月入城,不过半年光阴,太原起兵时尚不嫌老态的他,已渐有垂暮之相。
李渊的右手按在河东地图上,指节处留着早年习射磨出的茧子,掌心纹路里渗着未洗尽的朱砂,那是批阅军报时留下的印记。他抬头时,眼角的鱼尾纹清晰可见,尽管不妨碍目光如炬,犹带着起兵以来的杀伐之气,只是眼尾微垂的疲惫,泄露了连日的操劳与隐忧。
“二郎,你回来了?”李渊叫李世民起身,推过一碗酪浆,示意他自取用。
应该是最近刚染过须发,他的胡须修得整齐,乌黑发亮,随说话的动作轻轻颤动。
李世民细细地察看了李渊的神色,到案前,端起酪浆,抿了口,换了个称呼,动情地说道:“阿耶,月余不见,怎觉得阿耶显老了些呢?阿耶如此辛劳,儿实感不安。愿阿耶保重贵体!”
李渊摆了摆手,说道:“二郎,叫你回来,是以为河东的事。你上书说,河东断不可丢,但河东现下的局面很不利於我军。晋阳已经失陷;河东郡、绛郡,包括上党郡的大部,也均已落入李善道之手。我知你素有谋略,可河东局面糜烂至此,你有何良策扭转?”
“阿耶,河东虽危,但非无解。儿愿亲领兵马,往援河东,必为阿耶解忧!”
此言一出,殿中诸人彼此相顾。
一人蹙眉说道:“二郎,李善道、刘武周南北并进,晋阳、蒲坂等要地皆已失陷,我援军现唯能困蹙一隅,敌势正盛。便你再往援,又有何用?以我之见,这河东,要不干脆就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