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王薄恨不解心意 (第3/3页)
。
可以看到,尚无援兵从其营出。
“求援的军吏才离营多大会儿?你给老子滚回前边!没有俺令,再敢擅退,砍你的脑壳!”
骂着这从将,“国难思良将”,王薄不觉有些后悔,为何没有主动向李善道请求,请李善道拨些长於操练的军官,来帮他操练他的部曲!河东之战,他可是亲眼所见,李善道嫡系各部的将士,临战、战斗时,都是训练有素,深畏李善道的军法,前后进退,军纪严明,从无敢有像这个胖从将,战斗已经打响,还没到前线,又战斗还在打着,就擅自退回的情况!
若此时能有李善道麾下那样的精兵强将,何惧眼前敌军!
这胖从将应了声是,再擦了擦额头的汗与血,奔还营墙外侧的前线。
攻营的关中骁果,已有两架云梯上的攀梯兵士,攀到了营墙上,在垛口处露出了头!
……
此时,刘豹头、高开道等营所面临的敌军攻势,固不及王薄营凶猛,可毕竟他们各营都是连战多日了,士卒不免疲惫,兵力上的劣势显现出来,面对敌军的持续攻势,亦是奋力迎击。
刘豹头立在望楼,察看各处战况,指挥弓弩手,随时支援,或调配预备队至关键位置。
高开道披挂精甲,没用长矛,手持横刀,亲身率队冲杀,脸上、身上沾满了鲜血,越战越勇。
赵君德营作为主将营,遭遇到的宇文士及部的攻势猛烈程度,仅次於王薄营。赵君德是悍将,几次想亲自上阵,都被他的属吏劝阻。他提着刀,喝骂着,督促前线将士拼死抵抗。敌军的每一次冲锋,都被他们击退,营墙下的尸体越积越多。
便此此际,王薄求援的军吏终於赶到。
“便是不来求援,俺也会遣援!已备下援兵三百,正待出发。”赵君德说完,令此军吏,说道,“你回去营中,告诉王将军,务必稳住阵脚。援兵片刻即至,你营半点不容有失!”
这军吏接令,急还本营。
……
东边,汲县的西城楼。
李善道在屈突通、李靖、魏征的护从下,遥望观战。
“大王,前几天宇文士及的攻势不算十分猛烈,今日攻势,却颇凌厉。以臣所观,宇文士及今日投入的兵马,论以数量和精锐程度,远超往日,看来宇文化及是着急了啊!”魏征说道。
马周也在旁边,点头附和:“正是如此。”望着城西战场激烈的战事,眺了眺战场西边外围,宇文士及的将旗,他皱着眉头,又说道,“近日各营军报,多言宇文化及部士气低落,尤其城北、城东,进攻或撤退时,其阵型常有散乱,然当下城西所睹,其军犹不可小觑!”
“也许是宇文士及,在今天进攻前,用什么法子激励了士气?”同在边上的薛收猜测说道。
这个猜测没错,薛收猜对了。
确是宇文士及在今日战前,以重赏激励士气,各部出战将士,皆先赐与了一些财货,并许诺,攻下城西诸汉营后,所得缴获,悉归抢掠到者所有。是故,士气得以振作,攻势相当迅猛。
屈突通时隋故大将,了解宇文化及帐下的十余万骁果等兵马的详情,此前他就与李善道说过,宇文化及部虽士气不振,但骁果军系杨广的亲卫军,得入选者,无不精壮,久经操练,甲械精良,内里边打过高句丽等战的老卒众多,一旦被激发,战斗力绝对不能小看。
听了薛收的猜测,屈突通接口说道:“宇文化及无道之贼,激励士气的手段,无非金帛子女。大王,宇文化及所统,本是隋之精兵,骁勇善战,士气得以提升后,战斗力有所提升,实属正常。唯是财货此法,虽能短时提升战力,不能持久,万难与我军王者之师,人为义战相比。”
李靖细察城西战局,说道:“大王,屈突公所言甚是。以臣之见,我军歼灭宇文化及之时机,将已到至矣!”——正是今日敌军的攻势比往日猛烈,却怎李靖反以为歼敌时机已至?
诸人视线转向他,等待他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