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七章 军政改制动河北

第七章 军政改制动河北

    第七章 军政改制动河北 (第2/3页)

 “欧阳公,你之此言,我有一比,是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善道摸着短髭,笑道,“裴公之策,诚然良策,可要想达成分化突厥与刘武周、李渊之盟的目的,只一味示好,远远不够。胡夷之性,畏威而不怀德。若不显我军威,突厥岂会肯听我言?边塞严防,正是为分化之策铺路,先教突厥知知我汉军的威风,其后,咱们讲的话,它才会听得进去。”

    欧阳询状貌丑陋,聪悟绝伦,生於南朝陈,仕於隋,也是个见多博闻之士,他焉会不知李善道说的这个道理?无非是故意进谏,以期寻个奉承李善道的机会罢了。

    因一闻李善道的回答,他便当即行礼,说道:“大王英明,臣不及也。”退回了班次中。

    李善道说道:“欧阳公虽然有些多虑,不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对付突厥,一味示好不成,一味示威也不成。须得恩威并施,方能起到效果。”视线又再一次落在裴矩的身上,“裴公,我有一任,欲借公名,就不知公舍不舍得公子,出任北塞,受风霜之苦?”

    裴矩出班,俯身应道:“大王但有差遣,臣与臣子焉敢有违?”

    “好!裴公,公子从你入我朝后,我尚未给以辟除。我意,便借此机,先以宣慰冀北道大使此职屈之,劳公子随高、王二将军北上,专责主理与突厥之交涉事宜,公意下何如?”

    所谓“公子”,指的是裴矩的儿子裴宣机。裴宣机与裴矩一块儿被俘,李善道对他还没任用。因是裴宣机不在殿中。裴矩代子谢恩:“臣代犬子,叩谢大王天恩!”

    “公熟知突厥风土。到了涿郡,具体宜当怎么与突厥打交道,公不妨可事先提点一下公子。”

    用裴宣机去和突厥打交道,看中的正是裴矩对突厥的熟知。裴宣机耳濡目染,对突厥本就有所了解,再有裴矩在背后给他指点,这个差事,裴宣机应该能完成得不错。

    裴矩领命,应道:“大王放心,臣必叮嘱犬子,尽心竭力,不辱王命!”

    三件要紧的事,至此朝议完毕。

    李善道放松了态度,与新旧众臣,改为闲谈,又说了些别事,见近午时,就传令设宴,款待群臣。席间,谈及边塞风情,李善道笑谈往昔战事,众臣应承,君臣之间,和洽十分。

    宴罢,诸臣拜辞。

    ……

    李善道留下了魏征、于志宁、屈突通、李靖、高曦、裴矩等数人,另有两桩事与他们商议。比之追剿宇文化及等三事,虽这两桩事,不如之急切,然若比之重要性,这两桩事,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紧要”,长远来说,远比追剿宇文化及等三事重要得多,是关乎到国运的大计。

    一个,便是李善道与裴矩等提及过的“完善典章制度”。

    一个,是军制上,李善道也打算做个完善、调整。

    与诸臣移步殿边的小堂,李善道和魏征等就此两事,细细计议,直到夜深方才暂止。商议出了一个大致框架。具体的内容,李善道指示魏征、屈突通等,分头再作详细筹划。典章制度这块儿,由魏征、裴矩等全权负责;军制的完善、调整由屈突通、李靖、高曦等全权负责。

    无须赘述。

    只说数日后,两个方面的筹划初见成效,魏征等人拟定了典章制度的细则,屈突通等提交了军制改革方案。李善道审阅后,颇为满意,遂下令宣旨,颁布推行。

    典章官制方面,依隋旧制,参酌时宜,确立了三省六部之制!

    设尚书省,总领政务,暂未设尚书令,以魏征为尚书左仆射,迁裴矩为尚书右仆射。

    下设六部尚书,分掌吏、户、礼、兵、刑、工各任。六部尚书及副手侍郎等职的出任臣工,均由李善道亲自选定,或为旧臣,或为新臣,俱一时之选,无不才干出众之士。

    各部既定,政务井然,朝野上下,气象一新。

    又设门下省,以于志宁为长吏纳言,掌审议封驳,确保政令通达无阻。又设内史省,掌机要诏令,与尚书省一样,暂也未设长吏,任薛收为内史侍郎,王宣德等为内史舍人等。

    三省六部以外,又设主掌监察百官、弹劾违法的御史台,与负责审理重大案件的最高司法审判机构大理寺等机构;又设分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