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 > 第四十三章 李密白马盟三军

第四十三章 李密白马盟三军

    第四十三章 李密白马盟三军 (第3/3页)

境中重生?危局愈重,大丈夫当其志愈坚!他再次低声自语:“王者不死!”

    暮深夜至,城中灯火次第亮起,与天际疏星交相辉映。萧瑟寒风吹动他的衣襟,猎猎作响。他凝望着这片三度见证他起伏荣辱的土地,眼中疲虑渐褪,取而代之的是燃起不屈的锋芒。

    “成败在此一举。”他握紧冰凉的栏杆,“李善道,纵使你暂占上风,我李密亦决不轻言退让!”

    昔日辅佐杨玄感,是为人作嫁;今朝高举义旗,是为自己开创江山!

    王者不死,既然上天让他的名姓应合谶纬,既然他屡经大难而不死,那么这一次,他也定能绝处逢生!若天意真有垂青,又何必惧李善道一时之盛?

    夜风渐烈,星子一颗颗探出头,缀在墨色的天幕上。

    城外连营中,也次第燃起篝火,连缀如练,映得初夜的天际微红。

    这火光,仿佛他心中不肯熄灭的野火。

    “请李玄英先生来见。”他吩咐从吏说道。

    他要用这位以解谶闻名的名道,为他的“天意垂青”再添几分佐证,他要借这“天意”,为自己的霸业、为三军、为决战李善道,再添一把火。

    ……

    次日,罗士信引兵出营,开向虎牢,且不多提。

    只说几道流言,只一夜过去,便在城外连营中不胫而走,蔓延传开。

    有士卒信誓旦旦地说,昨夜亲眼见有仙人乘鹤而过,紫气东来,正是真龙将兴之兆。

    有说有仙人夜观天象,帝星摇曳於紫微垣,主李善道气数将尽,真主当兴於管城。

    有传言杨玄感败后,李密虽为隋军俘虏,然竟得生逃,此后辗转江湖,屡遭围捕,历经困厄,却总能化险为夷;如今坐拥百万之众,称雄中原,正是王者不死的明证。

    “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这道谶语也再次在军中流传。

    又有消息灵通者透露,说的有鼻子有眼,传称洛阳已发精兵十万,由陈国公、开府仪同三司、纳言段达等率领,不日即可抵达管城,与魏公合兵,共击汉军。

    流言如风,无孔不入,吹遍连营。

    李密闻报后,顺势而为,召聚王伯当等将领,将与王伯当议定的“尽出军资钱粮,以犒军士”等决定,颁行下去,大开府库,重赏诸将,犒赏三军。

    接着,在诸将陪从下,他亲自巡视各营,所到之处,必驻足与士卒交谈,询问疾苦,与低级军校共饮一碗薄酒,拍着士卒的肩膀温言勉励,慷慨承诺此战胜后,必不吝更多的赏赐。

    借着流言之势,这番举动效果显著,军中低迷之气为之一振。

    三日后,罗士信的军报送达:房彦藻因受黄君汉、赵君德部牵制,不敢分兵相助。罗士信以数千兵力强攻虎牢两日,损兵折将,却未能接近关墙一步,请求下一步指示。

    最后一线侥幸破灭。李密不再犹豫,便令罗士信回师,同时传檄开封、酸枣、阳武等地驻兵,调其精锐,俱来管城,他要集中所有力量,与李善道决一死战!

    城外,一座三丈高台已经筑成。

    就在这天下午,李密身着戎装,登台誓师。

    台上“魏”字大纛飒飒,王伯当、孟让、裴仁基、徐世绩等大将俱着甲胄,仗剑从立於侧。

    台下甲士如林,汇聚而来的数万将士,环绕高台,步卒列以上百个方阵,刀矛耀日,骑士牵马挟槊,如片片黑云密集,程咬金等诸将各立本军前。旌旗招展,鼓角相闻,天地为之低昂。

    步卒也好、骑士也罢,一张张面孔带着紧张、期盼,还有对未知命运的惶惑。

    命人牵来白马,李密亲执利刃,一刀斩下马首,热血喷溅在祭坛之上。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李密举刀向天,声如洪钟,“我李密起兵,本为解民倒悬,廓清寰宇!今李善道恃强来犯,我三军将士,当同心戮力,誓死与战!天意在魏,此战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三军雷动,万岁之声震天撼地,回荡在原野之上。

    连日来的压抑似乎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口,士气为之陡涨。

    ……

    两日后。

    魏公三年,汉王二年,正月二十九日。

    汉使自白马来,呈上李善道的“礼物”。

    木匣开启,正是月前李密赠去的这套妇人衣裙。

    附书一纸,字迹刚劲,为李善道亲笔。

    上写:“公之巾帼,今还与公。二月初一,吾兵南下。初三,取酸枣;初五,取阳武;至迟初十,兵临管城之下,与公会猎於野。既克,望公着此衣裙,为吾帐前歌舞,善道何吝美酒!”

    李密手持这轻薄的衣裙,视之良久,忽而放声大笑。

    二月初一,汉军如期南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