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万向虚拟设备初体验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万向虚拟设备初体验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万向虚拟设备初体验 (第2/3页)

下的游戏画面哪怕是了各种黑科技了,但是依旧无法达到真实的水平。

    乍一看很惊艳,细看就不太行了。

    然后他尝试走了几步……还真可以走!

    然后又尝试了跑步以及其他一些动作,感觉和现实里没什么明显区别。

    甚至都还可以跳跃呢。

    随后又体验了一番射击体验……这个时候就能够感受到不真实的感觉。

    这枪没有后坐力,只有一些震动!

    没办法,枪械设备很难搞后坐力这种东西,只能模拟震动了。

    然而即便如此,也是让徐申学大为震惊。

    这套系统再加上益海科技的这款游戏,有点搞头啊,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进行前期商业化呢?

    不过等徐申学体验完毕后,曲学文的话却是让徐申学放弃了这个想法。

    “目前我们的这套系统,整体效果虽然不错,但是整体的成本太高了,仅仅是为了维持这套系统的运转,我们是使用了一个服务器机组,才能够让整个系统如此流畅的配合用户的各种动作!”

    “这个服务器机组用的是集团内部的AI5000芯片,光是这个服务器的内部硬件成本,就需要两百多万,只有这样的服务器组,才能够如此迅速的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并做到实时反馈并调整。”

    “同时因为数据量太大,如果把数据传输到我们的GPU超算中心去处理的话,速度太慢,延迟也大,这就导致没办法使用远程提供算力的方式。”

    “还有其他各类硬件成本也非常昂贵!”

    “不算我们的研发投入,软件上的成本,仅仅是制造这么一套系统,大概就需要五百多万!”

    “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进行商业化的最大障碍,太贵了,没法用!”

    徐申学却是不以为意:“这是个好东西,硬件成本贵,这个不是问题,毕竟现在的硬件发展速度很快的,现在五百万,说不准过几年就五万了,我对你们这个项目还是有信心的!”

    徐申学琢磨着,以目前的技术推进速度,过个几年,这套设备的成本必然会大幅度降低。

    尤其是里头非常核心的算力芯片,激光雷达,体感服里的大量传感器……这些都是成本的大头。

    然而这些东西,也是属于成本下降非常快的产品。

    过几年,完全有希望把这些硬件成本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看完这个虚拟设备系统,徐申学心情大好,又顺带去看了集团总部里的其他一些黑科技,前沿技术项目。

    智云集团里的各种黑科技,技术前沿项目非常多的,多到徐申学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比如脑机项目组……研发人机直接相互交流,众多技术路线都在尝试,其中的侵入式路线甚至已经开始进行动物试验了,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而言技术依旧非常原始,距离实用化太难了,之前发布过一些新闻,人们热闹了一下后也就没下文了。

    还有智云集团一直鼓吹的智能交通系统,早期吹的很厉害,但是现在也没什么人讨论了,智云集团的无人车项目组甚至都已经海蓝汽车进行了合并,无人车项目已经整体移交给了海蓝汽车进行后续研发。

    还有一大堆看起来更科幻的东西,比如液态金属项目,旨在研发一种液态金属,让这种液态可以随意的组合,并且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轻易的进行转变……没错,就是科幻电影里的那种液态金属机器人终结者1000机器人所用的液态金属。

    然后还有纳米机器人,准确的说是在纳米尺度上,可以进行控制的分子机器人……简单理解,就是个超级小的机器人。

    这听起来似乎也是个超级科幻,不现实的项目,但实际上智云集团还真在研发这种东西……不仅仅智云集团,其实也有不少企业或研究机构也在研发这种超小型机器人,也各自有各自的进展……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是领先的。

    如果真能做出来,那么在微观领域里的应用潜力是极大的,包括医疗、超精密加工领域里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的。

    然后还有一大堆前沿的各种乱七八糟的前沿技术,比如全电推(等离子推进或霍尔推进)技术,这东西甚至都算不上黑科技了,智云集团去年就把这东西用在了智云卫星上……现在新发射的一些大型卫星,很多都已经使用了全全电推进,智云卫星的超大型同步通讯卫星就是采用这一技术的典型产品。

    然后什么人工智能啊,量子计算,超导这些东西……在智云集团里甚至都不算什么黑科技了,只能说是前沿科技……因为都已经有了。

    而人工智能和超导,量子计算这三大类技术结合起来,还诞生了可供商业化的量子计算机……不是现在外头那些几十个量子比特的那种理论研究产品,而是可以实现数万量子比特,未来几年甚至能够达到数十万量子比特的,可以大规模商用的商用产品。

    智云集团目前正在利用MMK34常温常压超导材料,以设计研发下一代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目前正在进行量子芯片方面的设计,预计明年初就能够得到第一代采用MMK34材料的常温超导量子计算机,设计指标达到了一万量子比特,远远超过年初的时候,智云集团发布的量子计算机模型。

    智云集团在上半年的时候发布了早期试验的量子计算机,量子比特不过三百多而已,虽然性能超过了国内外其他的量子计算机的水准,但是依旧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潜力……只能在少数特定领域里使用。

    所以科学界里一开始稍微讨论了一会,但是很快就没人关注了,至于普通人就更不关注了。

    但是数百量子比特,和数万量子比特,乃至规划中的数十万量子比特的计算机,其性能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只是展示技术的试验用模型,撑死了用于极少数特殊领域的复杂计算。

    而后者,那可是奔着大规模商用去用的,智云集团的量子计算机项目组,都已经在开发量子计算机所使用的底层核心系统构架,让量子计算机也能够和电子计算机一样,用于各种复杂运算了。

    同时,智云集团内部,也已经在谋划利用这种超导量子计算机组建量子超算了。

    智云集团里的各种黑科技项目极多,还有一大堆已经算不上黑科技,但依旧是最前沿的技术项目,然后还有一大堆理论、基础类的科研项目,又到处搞赞助,和高校,研发机构进行合作搞基础研发。

    要不然,智云集团也不至于每年花掉如此庞大的研发经费啊!

    搞到现在,连徐申学自己都不知道智云集团里到底有多少研发项目,太多了,根本看不过来。

    除了一些大型,核心项目外,其他徐申学也不知道每年新增了多少项目,又砍掉了多少项目!

    没错,智云集团每年都新增大量项目,同时也会砍掉大量的研发项目。

    别以为智云集团家大业大,就不会砍掉研发项目了……实际上智云集团里的每年新增的研发项目多,但是砍掉的研发项目也多。

    项目失败了,一般来说技术人员换个项目继续搞研发就好了,反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