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跨越时代的AI眼镜 (第1/3页)
当徐申学到了AI眼镜项目组的时候,很快就看到了项目组做出来的AI眼镜的原型机。
整个AI眼镜看起来有点类似大黑框的眼镜,尤其是两侧的支架相对粗大一些,但是整体感官和普通眼镜比较类似了,不像是之前的那些什么VR眼镜以及早期的AR眼镜一样……说是眼镜呢,但看起来就不像是眼镜。
尤其是智云集团目前在售的VR眼镜,那玩意的正确称呼应该是‘头戴式智能显示器,体积和重量都相对比较大,并且还需要有线连接的小主机的支持……不然无法实超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
以至于很多人都形容,这东西,其实就是个做成了头戴式的游戏机……还别说,还真和游戏机有点类似,打游戏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便携性就不太行了!
之前的时候,智云集团的穿戴设备项目组还开发过AR眼镜,各种各样的技术路线都尝试过。
各种显示屏幕模式也都试过,比较厚实而且沉重,受到体积以及功耗,重量等限制,导致效果效果也不行,目前技术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商业化难度高。
智云集团的AR眼镜同时也在玩光学模式。
AR眼镜的光学模式,原理说起来也挺简单的,那就是内置一个微型显示器,然后想办法把微型显示器的内容投放到用户的眼球,让用户可以看见!
比如早期原始的方案很简单粗暴,直接在镜框的上部集成一个微型显示器,乍一听似乎也没什么毛病,但是用户想要看到内容的话,需要眼睛上翻……类似翻个白眼一样。
看着很累,而且会让外人觉得你对他翻白眼!
于是乎,工程师们就开始想办法把通过其他方式,把微型显示器里的更好,更方便的投射到用户眼球上。
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案,有棱镜模式,这个是早期方案,效果不太行,已经被抛弃了。
也玩过自由曲面方案,还是那句话,显示效果不行,又给扔了。
最近不少AR眼镜厂商青睐的是BirdBath模式,这是一种把微型显示器的图像,经过透镜进行准直,再利用半透半反镜、凸透镜的组合,将虚拟图像放大并投射到用户的视野中。
该方案成本较低,技术难度低,但是成像效果依旧不行,虽然不少厂商在使用,但是智云集团依旧没用……
这也是最近几年,很多厂商都搞出来了基于光学的AR眼镜并推向市场,但是智云集团始终没有动作的缘故……看不上这些光学显示的技术,效果太差了。
而最近一年里,智云集团的AR项目组,把主要的资源都集中到了衍射光波导技术路线上。
这种技术方案的原理,说起来也挺简单的,那就是用光学元件将微投影光机发出的光束耦入进波导片,并以全反射的方式传播。
显示效果良好,透光率也高,可以做到类似普通眼镜的形态!
但是也存在问题,那就是技术相对复杂,成本也高。
同时智云集团目前还在尝试把高分辨率屏幕模式加光学模式给结合起来,进而获得效果更好的显示模式,不过技术难度极大,现有的显示技术还不足让智云集团获得想要的效果。
目前正在和华星科技以及其他合作厂商进行联合开发,技术进度也比较快,距离商业化应用也快了。
从智云集团折腾过的上述诸多AR眼镜的显示模式的技术路线,就可以简单的理解智云集团在AR眼镜领域里的研发模式了。
这是一种‘多线研发模式’。
简单理解就是,不管什么技术路线都尝试一下,先搞一搞看看那个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高一些,然后再针对性的对某几个技术路线加大投入,这种模式能够缩短研发时间,提升成功率……也不用担心自家的A技术路线搞不出来,结果竞争对手把B技术路线给弄出来了。
当然,这种模式缺陷也有,那就是研发投入太高,一般企业很难效仿。
所以这种多线研发模式基本都是那些大企业玩,而耗费庞大的项目更是需要那些顶级的高科技企业才能支撑。
而智云集团则是属于这种研发模式里的领头羊玩家……人家连S系列手机这种耗资庞大的研发项目,都常年维持着三个项目团队,每一年都会相互竞争,最后获得胜利的团队的设计方案,才是最终推向市场的设计方案。
这种设计方案之争,可不仅仅是表面的外观设计那么简单,还牵扯到一大堆新零配件,新技术的应用,每一种设计方案的研发投入都是非常大的。
但是智云集团不在乎这点额外的研发费用,只为了确保每年的S系列手机,都是属于最优秀的设计方案。
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研究,智云集团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各种各样的技术路线都会去尝试一番,进而寻找更适合的技术路线。
庞大的研发投入,再加上科研系统的辅助,让智云集团在穿戴式设备的技术进度,大幅度领先竞争对手。
而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先进的低功耗,体积小的高性能芯片出现,再加上影像技术的进步,体积非常小的摄像头也能实现超高分辨率。
智云集团所研发的衍射光波导显示技术也有了长足的技术进步。
此外也离不开兄弟企业海蓝汽车所研发的能量密度更高的半固态电池技术的支持,进而提升了小型智能设备的续航时间。
这些硬件上的技术进步,让智云集团有了做小型化、轻量化,基于衍射光波导光学显示技术路线的AR眼镜的可能性。
但是即便如此,单纯的AR眼镜,其商业化前景也不太行……主要是缺乏实际的生态应用。
同时目前智云集团旗下,可以量产商业化应用的纯光学衍射光波导显示技术,也不是其他诸多厂商所注重的单色显示模式,而是全彩模式。
其他很多厂商高的光波导技术,前期的研发都集中在单色显示上,也就是只有一种绿色显示,有些甚至是单目显示……只有一个眼镜能够看到内容。
而智云集团之前已经把双目单色衍射光波导技术给开发出来了,最近获得技术突破的衍射光波导技术,其实是双目全彩模式。
这个更先进,显示内容更加丰富,但是相对应的技术更复杂,成本更高。
目前工程师们正在想办法进一步提升性能,同时降低成本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要不然价格太高的东西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因此现阶段能用,效果比较好,成本也可以接受的AR眼镜的光学显示模式就是这个衍射光波导技术方案……当然,这是对于智云集团的高要求而言,其他厂商用的都是落后一两代的其他方案。
如今,徐申学所看见的AI眼镜的原型机,就是采用了MicroLED加全彩衍射光波导技术。
这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顶级,甚至是目前唯一可以商业化应用的AR眼镜的显示技术。
但是,这款AI眼镜的核心技术,除了比较关键的MicroLED加全彩衍射光波导显示技术,半固态高能量密度的电池、超高分辨率的小体积低功耗摄像头、小型的处理器芯片外等这些硬件外。
最为核心的依旧是人工智能技术!
项目组的负责人如此向徐申学介绍这款AI眼镜:“我们的这款AI眼镜,内部集成了Yun AI接口,可以通过网络调用Yun AI,为用户提供生成式AI的各项功能,包括翻译、查询资料等等!”
“同时也集成了离线的翻译模块,可以在离线状态下对常见的中文,英语,西班牙语,日语,法语以及德语进行离线翻译,避免网络连接导致的耗电量,进而提升整体的续航能力!”
“而通过网络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用Yun AI,操控各类生态应用,比如物体识别,订购外卖,打车等应用。”
徐申学听到这里,当即道:“也就是说,我们的这个AI眼镜,大部分功能都是寄托在Yun AI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