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赵立全考察 (第2/3页)
显示模块,这个涉及的供应商就更多,同时整个生产流程也更加复杂,包括智云集团旗下子公司,仙女山控股以及柳河投资旗下的兄弟企业外,还有其他国内的十多家一级或二级供应商。
再加上声学模块,摄像模块,感应器模块。
还有更核心的SOC、运行内存、闪存这三大硬件核心。
“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我们的AI眼镜初步涉及的一级供应商有三十八家,二级供应商有一百三十七家!”
所谓的一级或二级供应商,这指的是直接归属智云集团供应链体系管理的供应商,是属于主要供应商。
这些供应商要么直接供应子系统,要么是供应一些特殊或重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
对这些重要的供应链厂商,智云集团往往会直接派人过去参与监管,确保产能以及质量不出问题。
顾之明道:“目前的这些供应商里,根据我们的摸排,有百分之八十是由现成的技术以及量产能力的,这方面不需要我们多操心,但是还有百分之二十的供应商在技术以及产能上会存在问题,这需要我们给于技术支持以及资金支持!”
“这主要是涉及到一些新开发的新技术产品或原材料,有些事我们所开发的技术需要移交给供应商进行生产,采购设备,协助他们建立生产线等!”
这个模式,其实就是产品的各种技术专利都是属于智云的,就连生产线上的设备也是智云,就连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都是智云订购的。
这个代工厂只是单纯负责生产而已。
所以生产出来的东西也是智云的,代工厂也不能利用这个生产线的设备、原材料、技术专利来生产同类产品然后投向市场。
还有一些供应商厂商则是属于常规意义上的供应商,他们本身有技术,有产品,智云集团只是采购了他们的产品使用而已,这些企业一般都是大企业,也不差钱的。
当然,有时候也会遇上一些特殊情况,比如会出现部分厂商,尤其是一些初创企业,或者是本身是中小企业,但是有一天突然搞出来了某种好东西,刚好智云集团还用得上。
如此就出现了,该企业有技术,但是没钱搞大规模量产的困境。
这个时候智云集团就会进行各种扶持了,比如战略投资什么的。
甚至有时候都不用智云集团进行战略投资,只需要智云集团和对方签署一个意向合同,然后给他们站个台,他们拿着合同转身就能去找当地银行请求贷款。
通常情况下贷款很容易的,只要这企业没啥其他大毛病,基本是秒批的。
因为这是智云供应链认证,靠谱的很!
这种企业只要不瞎来,基本稳赚不赔……因为来自智云集团的订单,对于很多企业而言,那可是天文数字的订单。
甚至人家智云都还帮着你搞生产线,搞管理,只要老板不傻,别瞎搞,再不济也能大赚好几年。
贷款风险很小的!
再者,智云供应链企业,对于绝大部分寻常地方而言,尤其是一些经济比较薄弱的地方而言,很多可都是当地的高科技龙头企业。
那怕现在还是初创企业,但是不用几年也会变成当地的高科技龙头企业
这也意味着庞大的就业和税收。
所以往往也能够得到当地的大力支持!
这事,其实和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也没啥区别了。
往日里千求万求,都求不来的大型高科技企业投资,自家的底盘里竟然自己冒出来一家,那不得高兴死啊!
在当代,一家从事高科技行业的公司,尤其是和电子消费领域沾边的企业想要进入智云供应链可是难度非常大的,从技术角度上来说需要在国内该领域里做到前三的技术水平才行。
只要该企业进入了智云供应链,哪怕之前还是个初创企业,也意味着该公司在该领域里,技术上做到了国内前三的水准……然后智云集团的资金扶持、技术扶持、以及管理/公关领域的各种扶持就来了。
不用多久,这个初创企业就会变成估值几十个亿的大企业,再奋斗并稳住几年,上市是轻轻松松的。
而这些依靠着智云集团而上市的企业,也是众多投资者口中的‘智云系企业’,其股价涨跌会受到和智云集团的极大影响。
这也不是说智云集团对这些企业的掌控力度多大之类的,纯粹是因为智云集团给的订单会非常巨大,会占据这些企业的大部分营收。
订单的多寡往往直接决定了这些公司的营收和利润,营收和利润又影响了股价。
而对于智云集团而言,每一次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搞供应链也是个麻烦事,尤其是一些专门设计的零配件或新技术的零配件搞起来很麻烦的。
所以对相应的企业进行一定的扶持也是很有必要的,不然靠着他们自己也搞不出来。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就是顾之明带头的供应链部门的人在牵头搞了,当然也需公司里的投资部门、公关部门、法务部门等其他部门的配合。
组织一个新产品的供应链,还是非常麻烦且复杂的。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