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 第四百四十章 斗而不破的竞争

第四百四十章 斗而不破的竞争

    第四百四十章 斗而不破的竞争 (第2/3页)

    他们这些人,包括徐申学在内,其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是属于工作时间。

    只不过也没人感到累或者厌烦……高级管理层和普通员工,面对上班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高级管理层,其实很享受工作的……如果你天天被下属各种尊敬讨好,连进会议室都有人帮你开门,进去后所有人都会看向你,甚至立马有人站起来和你说话,而身份地位不够的人只能在一旁向你行注目礼。

    相信我,你也会喜欢工作的。

    而待在徐申学办公室里闲聊的这一小群人,就是属于这样的人。

    闲聊的时候众人的也不是什么生活,更多的还是工作上的事情,只不过整体氛围要轻松的多,说一些行业动态,竞争对手的情况,也会夹带着一些新业务的推进。

    等众人结束这一场闲聊,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这才各回各家。

    数天后,徐申学在一行人的陪同下前往通城,也就是智云集团旗下的智云微电子。

    今天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视察刚完成技术认证的等效七纳米工艺!

    通城郊外,一个庞大的半导体综合生产基地在哪怕是半导体工厂比较多的通城里也显得非常显眼。

    这就是智云微电子旗下投资了一百多亿美元而打造的‘第二十五厂’。

    说是工厂,但实际上是一座综合半导体生产基地,拥有两大等效七纳米工艺的生产线,一座先进常规封装工厂之余,还搭配有一座依旧还处于设备调试阶段的先进3D封装工厂。

    该工厂,是智云集团成立以来的最大单项目投资,前后已经砸进去了一百四十多亿美元。

    而花了这么多钱的第二十五厂,不仅仅技术先进,并覆盖芯片光刻以及封装、测试等工序,各种原材料进去,直接就能生产出来成品的芯片。

    同时产能还特别大。

    第二十五厂拥有两条生产线,第一产线是采用进口设备,包括ALMS的NXT1980光刻机在内的欧美日韩设备,这也是智云集团最后一次大规模进口这些关键设备。

    这些进口设备组成的第一产线,理论巅峰产能能够达到每月三万片,当然,因为采用浸润式光刻机,玩四重曝光技术,其等效七纳米工艺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实际生产下来,其产能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

    第二产线则是设计产能达到了每个月四万片,该生产线大量采用国产化设备,设计,尤其是前道光刻机,后道光刻机,蚀刻机,例子注入机等核心设备,已经是清一色的仙女山控股旗下的海湾科技以及其他旗下子公司所提供,整体的国产化设备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主要是最近两年国内的基础科学,尤其是材料以及精密加工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在仙女山控股的带动下,从事半导体制造业产业链的很多企业都进行了针对性的研发,进而拿出来不少的产品。

    尽管其中的不少设备还是国外的,同时一些设备的制造过程里也有国外设备或材料的参与。

    这依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再者,其实仙女山控股旗下,基本能够拿出来全套的半导体设备以及耗材……只是部分领域还跟不上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比如生产效率跟不上,又或者是精度不达标,又或者是无故障时间太短等。

    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这也是智云微电子的国产设备生产线里,依旧大量采用进口设备的缘故。

    设计的设备数量太多,并且一个个都挺难搞的,光刻机也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各种设备也挺难的。

    智云微电子和仙女山控股那边尝试过用全套纯国产设备的生产线,理论上全套的纯国产设备是能够用于十四纳米工艺节点的,但是生产成本会非常高……众多环节里,这个环节卡一下,那个环节卡一下,最后就导致了芯片的成本暴涨!

    消费领域的芯片,价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生产效率不达标,良品率上不去,那片最后芯片的价格就会变成天价,到时候消费者也就消费不起了。

    所以,虽然最近几年仙女山控股的发展速度极快,然而距离能够为智云微电子,提供全套的纯国产设备,并且还要能够把把技术做到十四纳米工艺的同时,还保证良品率以及生产效率,把芯片的成本控制在现有芯片的大概水准……还是无法做到的。

    当然,即便如此,也能够让徐申学有充足的底气了。

    现在还不行,但是再过几年呢,迟早的事。

    那怕是等效七纳米,甚至未来的等效五纳米工艺等都是如此……只要给他一定的时间,甚至都不用太久,他总能搞出来。

    进而避免各种卡脖子威胁!

    至于现在嘛,智云集团和美国的那几家财团之间,在半导体领域以及半导体延伸而言的智能终端设备、人工智能这些领域里是相互有顾忌……同时又相互需要,最后就达成了这么一个平衡。

    对面要是现在就彻底给智云集团来个全面的断供,尤其是耗材断供,那么智云微电子也会很难受,至少等效七纳米工艺的产能扩充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法搞了。

    而现有的10-14纳米工艺的生产线倒是能够依靠全套国产设备继续扩张,但是成本无法接受,所以产能短期内很难进行扩充,但是可以等那么几年后再进行扩充……这几年里只能使用现有设备生产。

    也不用担心供应商断掉了维护后就没办法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