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俄国战败 (第2/3页)
那么潜力更大的国家是哪些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真正有潜力成为世界霸主的国家就只剩下两个,分别是刚刚爆发革命的俄国和没有遭受战争波及的美国。
这两个国家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国土面积庞大,人口众多。
虽然革命后的俄国起步相对较晚,但俄国相较于美国来说却没有种族歧视和两党对立的问题。
这也导致在一战后漫长的时间里,美国和俄国迎来了极为迅速的发展,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成为世界两极。
美国的发展是可以减缓的,甚至可以找机会直接解决美国。毕竟美国国内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光是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问题,就足以让这个国家的内部陷入四分五裂。
但俄国不同。一旦俄国完成革命,欧洲国家将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俄国。革命后的俄国大部分贪污腐败的现象都不复存在,军队因为有了信念的原因,战斗力也会大幅度提升。
这也是卡洛并不想让革命后的俄国过早诞生的原因。或者说,革命后的俄国也可以诞生,但必须要对这个即将诞生的新俄国进行一定的限制。
如何限制呢?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全目前的俄国皇室,让俄国陷入分裂的局面。
卡洛目前还不确定自己将会站在哪一边,但卡洛确定的是,俄国皇室是一定要保全的,未来的俄国也是一定要分裂的。
随着冬季的到来,俄国和岛国的战争也逐渐进入僵持阶段。虽然俄国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一些让人目瞪口呆的操作,但毕竟综合实力还处在超级列强的范围,不是那么容易就会垮台的。
而岛国这边也因为冬天的到来不得不减缓了自己的进攻。不管是朝鲜还是俄国的远东土地,在冬天都是相当寒冷的。
俄国人对于这样的寒冷还是能够适应的,但岛国人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容易适应寒冷了。
好消息是,俄国后勤部门的混乱已经不再是秘密,岛国政府也清楚俄国军队的现状。
战争每拖延一天,俄国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后勤的补给上。他们需要从遥远的欧洲征调物资运来远东,后勤方面的开支足足是岛国的好几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纵使俄国是超级列强,他们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
除非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打败岛国,完全不在乎俄国本土的经济和工业发展。要不然,俄国就得在自己的经济崩溃之前,找一个合适的和谈机会来结束这场战争。
冬天虽然拖延了陆军的进攻,但海军不可能在冬天就停止行动。
沙皇尼古拉二世派出的支援远东的舰队,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准备,终于从波罗的海和黑海出发。
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舰队的远洋航行基本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沿途的所有国家的港口都可以进行补给,毕竟哪怕是超级列强,也需要卖给俄国几分面子。
但此时不同。因为俄国和岛国处于战争状态,其他中立国家有资格拒绝对俄国舰队提供物资帮助。
换句话来说就是,这支由欧洲开往远东的舰队,在航行过程中几乎找不到补给点。
没有补给点就无法补充煤炭和生活物资,这对军舰上的海军官兵来说无疑是一种煎熬。
英国作为岛国的盟友,在战争刚刚爆发就以中立国的姿态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所有中立国家不得干涉这场战争,必须遵照约定,禁止向交战国舰队提供任何方便。
英国这样的要求完全就是在针对俄国,因为岛国的舰队没有任何航行到欧洲的必要。
他们不可能奔赴万里前往波罗的海和俄国的舰队交战,活动区域也只局限于东亚。
如果说没有补给点也就罢了,俄国海军官兵省吃俭用,仍然可以平平安安的航行到远东地区。
但因为俄国陆上战争节节败退的原因,在俄国军队内部已经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
这种心理有多么严重呢?俄国海军官兵完全是在自己吓自己,内部甚至流传起了岛国的秘密舰队已经到达北欧海域,即将对他们展开突袭的谣言。
要知道,此时俄国的文盲率还是很高的。这些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