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纳妾之议 (第1/3页)
温馨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在家中休息了三天,事情就找上了门。
朝廷无力发放军饷,给了一堆官职,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变现。
有机会花钱做官,对商人、地主老财非常有吸引力。
按理来说,应该抢破头才对。
现实恰恰相反,这种卖官行为,触犯了士子们的利益。
买官的人刚从总督衙门出来,就遭到了广州士子围攻。如果不是衙门兵丁来的快,连命都没了。
事发之后,参与打人的士子,全部被捕入狱。
不等衙门予以定罪,又引出了新的乱子。
获知消息的两广举子,不断从各地赶来,一起抗议朝廷卖官的行为。
事情闹大了,舞阳侯心里也犯起了嘀咕。
放人是不可能的。
既然人家买到了官职,那么对方就是朝廷命官,要受律法保护。
伤了朝廷命官,还能够逃脱惩罚,官职的含金量未免太低了。
大家都知道是水货,后面的官帽子就卖不动了。
断了这条财路,接下来平叛所需的巨额军饷缺口,可没有地方补。
严惩闹事的士子,同样后患无穷。
现在的话语权,掌握在读书人手中,得罪了这个群体,能够让他遗臭万年。
左右为难之下,舞阳侯召集一众亲信到总督府中议事,其中也包括李牧。
“事情,你们都是清楚的。
那帮士子每天都来堵总督府的门,现在该如何收场,大家都议一议吧?”
舞阳侯一脸疲惫的说道。
为了筹集军费,勋贵系三大总督都参与到了卖官中。
只不过湖广刚收复,地方上还乱着,外逃的士子只回去了一小部分。
成国公人在松江前线,闽浙地区的士子,就算想闹事也够不着。
至于跑到前线闹事,那就是纯粹送死。
随便制造点儿意外,就可以让他们死在叛军手中。
唯独两广收复的时间早,地方局势稳定了下来,躲避战乱的士子们都返回了故土。
“总督大人,各地士子这么快完成串联,背后肯定有人指使。
在事发前,就有士子从各地赶来,摆明存在问题。
不如派人把领头的抓起来,严刑拷问出幕后之人。”
督标统领庄辰阳一开口,就把众人吓了一跳。
如此粗暴的手法,就算揪出了幕后黑手,也没法令人信服。
事实上,幕后黑手不用查,也差不多能够猜到是谁。
敢在广州城内搞事情,同总督对着干的,除了那帮抱团的文官,再也找不出第二股势力。
舞阳侯没有对他们出手,不是无法出手,主要是不能出手。
权力需要制衡。
有制衡的权力,才能让上面放心。
下面文官抱团,本身就是舞阳侯故意放纵出来的。
没有他这个总督默许,那帮文官根本汇聚不到一起。
包括现在,想要拆分文官集团,一样非常简单。
无论是调整下面官员的工作分工,还是对治下官员进行对调,都能引发文官的内部矛盾。
“不妥!”
“现在这种时候,不适合出手抓人。
外面那帮士子,仅仅只是静坐示威,并没有过激举动。
按照大虞律,没法对他们进行严惩。”
在提起“大虞律”时,舞阳侯特意加重了语气。
身份决定立场。
作为大虞朝的总督,跑去针对一群士子,传出去都会让人笑话。
纵使要搞人,也要在规则范围内进行,让所有人都没话说。
“总督大人,其实士子抗议,不光发生在两广,京中也曾发生过。
不过最后被锦衣卫驱散,卖官的工作,也移交给了东厂。
我们这边的情况不一样,没有东厂恶犬震慑人心,那就只能另辟蹊径。
士子们抗议朝廷卖官,要求释放参与殴打朝廷命官的士子,主要还是太闲了。
因为战争的缘故,科考不断被延期。
不妨放出消息,告诉外界朝廷有意恢复科举考试,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九成以上士人闹事,都是跟风过来的,他们并不清楚朝廷卖官的内幕。
让地方官员出面解释清楚,把这项解释工作,作为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