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岳凌的自持(高考加油!) (第3/3页)
。”
众女才扭过去的头,又转了回来,尽皆一脸羞臊的看向岳凌。
岳凌无奈起身,在秦可卿脑袋上敲了个爆栗,“越来越不正经了,也不怪林妹妹罚你,这种羞人的话,你也说得出口。岫烟,探春,宝琴都还是闺阁的姑娘,妙玉师傅都还是出家人,当着众人的面,你就……”
岳凌实在无语,不知府邸里何时风气就变成了这样,竟也是一发不可收拾,难道真如林黛玉所言,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他倒是以为自己的行为举止十分得体,对待府里面这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也不起色心。
旁人哪有他这个觉悟,他已经是相当有自持力的了。
而秦可卿确实是在众人面前放浪形骸惯了,一时也没想太多,话就脱口而出,当回过神来,也察觉到不妙了,吐了吐舌头。
可看旁边众女也没有羞臊退却的意思,秦可卿当即会意,打趣道:“老爷,这你可就错怪我了,她们想知道答案的心,未见得比我弱几分呀?”
“呀!”
秦可卿话音方落,房里似是炸开了锅一样。
小姑娘们惊恐的往外奔逃,羞臊难言。
没了旁人,岳凌一步步走到秦可卿面前,双手扯了扯她的脸颊,狠狠道:“好,很好,你等着,待我腾出空来,便好好采补采补你!”
秦可卿羞涩的扭开头,嘤咛着道:“好……”
岳凌:“……”
……
乾清宫,御书房,
御案上的隆祐帝被奏折淹没,朝堂上的慷慨陈词,令百官为之震颤的确很爽,可结果就是,如今的景象。
非议太多,奏折太多。
身为皇帝,并不会随心所欲,依旧会有多方掣肘,无论庙堂还是江湖,总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即便隆祐帝是靠自己的武功登基,用文治坐牢帝位,也依旧如此。
但随着这些年的劳神,隆祐帝倍感乏力,再看如今膝下的三位皇子,这种乏力感便更重了。
连他都是这般,那疏于教养,修行帝王之术更不到家的三位皇子,往后又如何压制群臣呢?
御案之下,三位皇子各自坐在小兀凳上,陪隆祐帝一同批阅奏折。
而隆祐帝时不时便会丢下一封奏折考教,又或者是提些问题,考察他们近期的学业,弄得三人神经皆是紧张兮兮。
“科举取士,乃国之根本。今日早朝朕言说,要改制,除四书五经外,再添加算工等学科,便招致这么非议,你三人又如何看待的?”
隆祐帝将问题丢给下面的三位皇子,又点名问道:“安儿,你先说。”
被唤到名字的,便是大皇子了,年十七名唤刘安,虽是能出宫开府的年纪,但隆祐帝对他颇为看重,还是留在身边教养。
大皇子刘安起身先是一拜,言辞恳切,说道:“回禀父皇,儿臣以为,科举取士乃国朝根本,增新学以选实干之才,确有其理。然……儿臣以为,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慎之又慎。”
“经文取士行之数百年,天下士子皓首穷经,其制已深入人心。骤然更张,恐令天下士子无所适从,寒窗苦读付诸东流,易生怨望,不利朝堂安定。且新学如数算、工艺,其标准如何界定?考官如何选拔?皆非易事……”
隆祐帝脸上未见表情,只是再点下一个人,“毅儿,你怎么看?”
二皇子瞥了眼身旁的皇兄,慷慨陈词,“父皇英明!儿臣举双手赞成!早该如此了!”
“八股文章,空谈误国!皓首穷经,写得出锦绣文章,却未必算得清钱粮账目,修得好堤坝桥梁,断得明是非曲直!如今边关需良将,工部需巧匠,刑部需明吏,靠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腐儒有何用?”
“天下何时不变,若不能适应更张,早该是第一波被筛去的人了!”
隆祐帝微微颔首,再道:“昀儿,你呢?”
二皇子刘毅得意的扫过皇兄,再看了眼身旁的皇弟,表情不屑,坐了下来。
“两位皇兄所言,具为有理,儿臣并无太多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