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迷案收束于一点 (第2/3页)
也实属不易。”
“若是票号和北蛮是一条心,当年荣老国公戍边的日子恐怕还不好过。”
再叹口气,岳凌又看起包袱内最后一件物件了。
这是紫荆关的通关记录,第一眼看上去倒没什么稀奇之处。
待岳凌最后目光锁定了日期,岳凌登时瞪大了双眼。
“这群叛贼,真是猪狗不如!恨不能将其尽数手刃!”
林黛玉接过来一看,也是愕然低语道:“竟是运粮车,就在岳大哥领兵抵挡北蛮的四个月前?”
“北蛮南下是在夏秋之交,怎会开春就将晋地的粮食运往京城?”
林黛玉眨眨眼,又补充道:“当时,岳大哥在对抗北蛮最焦灼的时候,京城中正有一伙粮商,囤货居奇。不过被岳大哥雷厉风行的镇压下去了……”
“那这……”
岳凌眸光愈发锐利,吩咐外面的丫鬟,道:“去将宝姑娘唤来。”
未及,薛宝钗便步伐匆匆的赶了来。
听丫鬟说,岳凌回来了,而且在正堂上,急着唤自己,薛宝钗哪里好耽误一秒。
提着裙摆,快速迈过门槛。
可等抬眼一看,薛宝钗焦急的步子却是一顿,愣愣的看着堂前的两个人。
今日林黛玉才有定下了婚期的兆头,眼前岳凌和林黛玉皆是一脸严肃,薛宝钗自然而然的开始浮想联翩了。
两人不会是要给她定下名分吧?
毕竟之前岳凌还说过,在与林黛玉成亲之后,就少不了给她名分了。
而且两人都是这么严肃的时候,在府邸内可不多见,难不成是要先给她立下规矩?
念及此,薛宝钗胸前好似浪潮澎湃,无法镇定,手心都暗暗攥了把汗。
“难道是林妹妹不同意吗……”
薛宝钗硬着头皮上前,规规矩矩的向两人分别行礼。
反而是岳凌和林黛玉一同偏头,错愕的看着她这幅小女人作态,一头雾水。
林黛玉疑惑道:“宝姐姐,你这是做什么?往一边坐,莫要愣在场中间呀。”
“啊?”
薛宝钗猛地抬起头,嘴唇轻颤,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十分无奈的往旁边坐了,满心羞愧。
看来事情和她想得是南辕北辙了。
果不其然,方才坐下,便听岳凌开口问道:“京城的粮商,你可有了解?”
岳凌问起正事来,薛宝钗便是回过心神了,方才心里的小九九完全不见,干脆利落的回答着,“粮商大多都是靠漕粮,以徽商为主。不过近些年来,沧州府发展的不错,粮商中丰字号是新锐势力。当然,非江南之地,有徽商的地方就会有晋商。”
“这些年来,我们吃下的地盘,大多是旧时晋商的势力。主要也是晋商的井盐势微,我们的海盐更占优势,连带着粮食的口碑也不错。”
岳凌微微眯眼,问道:“晋商?哪一家晋商?姓甚名谁,你可知晓?”
薛宝钗垂头沉吟,“若是未有记错的话,应当是福记粮行,东家姓吉,名平,字安之。”
“最早在丰字号未进入京城的时候,晋商的生意做得很大,后来不知何故,似是受挫不小,动摇了根本。这福记粮行从最早的四十多家铺面,到如今就只有两间铺面了,东城西城各一家已经完全不成气候。”
“吉平?”
岳凌再一次陷入了深思,总感觉这个名字十分耳熟。
“姓吉?”林黛玉诧异道:“我们在沧州之时,那个通判不就姓‘吉’吗?”
“而且,当时宝姐姐的兄长,还因为在沧州被官府捉了,而被索要粮食平仓。难道说,原本沧州的存粮,是被转入了京城,交给晋商打理?囤货居奇,赚几倍的银子?”
“但是因为岳大哥的雷霆手段,大部分囤货的粮商,当时都被打击的不轻,减价的有卖出去,不减价只能等虫蛀,腐坏了,恐怕亏的是血本无归。”
“当时岳大哥还没什么威信,官职又不高,只有临时的都督一职,恐怕粮商赌的就是岳大哥没有魄力敢开常平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