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只有情郎,没有爹爹 (第2/3页)
“一直以来,陛下都以为不是清算的时候,尤其是无法彻底将晋商掩埋。”
“晋商的确与蛮族暗通款曲,甚至近来在辽东也有活动。但几省之地的百姓,盐粮都要靠他们运送,此乃百万民之生计,陛下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林如海浅啜茶水,忍着倾听着,思忖道:“所以,在陛下看来,你如今有能替代晋商的可能?所以要向他们设局摊牌了?”
微微颔首,岳凌道:“陛下当是这个意思。但我们的商路如今从漕运改海运居多,内陆中的粮道盐道,恐怕难以顶替晋商的作用,还仍需朝廷来填补一部分。”
林如海放下茶盏,应道:“正该如此。你不能事事都求得完美了,要让朝堂,甚至内务府也要参与一部分才对。”
“丰字号如今已有北地至辽东的盐粮专卖,若是甘陕诸地再被你囊括,岂非你府内的存银要远迈国库了?”
岳凌同意林如海的看法,道:“正是如此,至于朝中背后汹涌的势力,我也有了些许猜疑。向陛下求证,陛下也没一语点破,只是说如今还不好分辨。”
林如海道:“陛下虽不是鼎盛之时,但亦非枯槁之身。有人在这个时候兴风作浪,是不明智的选择。”
岳凌道:“正是如此,所以我们才需要步步紧逼,要反贼尽快的跳出来。”
“但你以身试险,也过于激进了些。”
“目的是拿到开府亲卫之权,能名正言顺无人反对,效果颇佳。”
林如海不置可否,“工部精良武备,再以你如今的财力来武装一支训练精良的部队,或许要比当年陛下的‘黑甲军’还要更为人所忌惮。”
“只不过,如今时局变迁,需要尽快拉起这群人来。你可有好想法了?”
岳凌颔首,“当年出海剿灭双屿岛贼寇时,便操练过一伙新兵,出自沧州府,皆是各家习武的精壮子弟。”
“待我入京之后,便让这伙人投军或回了沧州老家。”
“在这五千人中再优中选优,只八百人的话,费不了多少功夫。”
林如海沉吟着道:“看来便只缺了东风了,有什么再能助推一下这些躲在暗处的虫蠹。”
岳凌忽而问道:“岳丈以为,我们还有多久操练的准备?”
林如海皱眉道:“难道,你觉得还有些不足?”
岳凌颔首,“我虽有武艺傍身,可深知如今的战阵并非是长枪冲杀了。火器的威力夸张许多,尤其近来对洋夷的技术了解的越来越深,火器上我还想再改良一下,以达到八百人,人人能以一敌多的效果。”
林如海念道:“如今局势沉稳,三位皇子尽数在京,掀不起什么波浪来,无人能做文章。二皇子此次领兵,我以为其中有很多蹊跷,怎么看忠顺亲王和南安郡王都不是该站在一块的主。”
“或许二皇子出京便是这东风了,只要有一方离京,皇家定然会滋生猜忌。”
“无论扶苏之死,还是巫蛊之祸,皆是讲述了这般道理。若真有人心存反意,不可能不抓住这机会。”
“所以,依照岳丈的想法,最少还有两个月有余?”
林如海颔首,“毕竟周转兵力,粮草,至少也需要费这一番功夫。”
岳凌思忖一番,又开口询问,“倒是还有一事,需要请教岳丈,不知岳丈对蛮族部落了解多少。”
林如海坦然道:“旧时,荣老国公戍边常与我有书信往来,其中也会讲述一些蛮族之事,你大可说来听听。”
岳凌道:“两个蛮族部落,在史鼎交来的信笺中反复的提起,分别叫做‘海鸠特氏’和‘哈吉古特氏’,我想这两个部落的名字应该与蛮族中什么重要的事或人物有关。遍查户籍,竟也没寻到蛛丝马迹,更是可疑了。”
林如海皱眉起身,脑中似乎对这两个名字有些熟悉,一面在堂前踱步,一面沉思起来。
良久,林如海仍是未能准确回忆,叹息道:“当真也是我年岁大了,记性大不如前。我隐隐记得,老国公曾并列提及过三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