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 第35章 不好!又是赔钱货!

第35章 不好!又是赔钱货!

    第35章 不好!又是赔钱货! (第3/3页)

这定国府了,岂有你这样的出家人?”

    妙玉搔了搔头,不知如何回应。

    老尼却曲解道:“奥,你是在提醒为师,你是结发修行,随时可以还俗?难怪荣国府没了,你便钻进这定国府里来,原是早就有图谋不轨的心思。”

    “将为为师养病作借口,遂了你久留此地的意?你到底是僧人,还是别人豢养的家妓?”

    老尼气愤不已,骂的也愈发难听了。

    妙玉十分委屈,泪水在眼眶中打起了转,“弟子中意定国公不假,但长足留在府内,也是想更好的赡养师父。师父病卧床榻,彻夜难寐时,弟子心里当然不是滋味。”

    “如今又有什么不好?所谓前世今生,因果业报,弟子不敢妄议。只是弟子愚见,佛祖慈悲,教人向善,渡人苦难,其本意在于‘利乐有情’。师父的沉疴得以缓解,行动渐复,此乃眼前实实在在的善果。”

    “若拘泥于‘身在何处’的清规,却坐视亲近之人受苦而袖手,岂非舍本逐末,有违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

    老尼眉间紧皱,怒斥道:“好一张伶牙俐齿的嘴,你的修行,原是都修在此处了?!”

    妙玉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头的哽咽,声音低了下去,带着深深的恳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茫然:“并非弟子存心狡辩,师父曾说,修行在心,不在形迹。又提及昔日维摩诘大士,身处尘世,游戏神通,其境界并非枯守山林者可比。”

    “弟子更不敢自比圣贤,却也深知,若心为形役,日日挂碍师父病体、忧虑生计,便是身处古刹,念千万遍经文,心又如何能得清净?”

    “如今心有所安,身有所托,反觉更能体会经文中‘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真意。”

    “弟子,弟子并非贪恋富贵,只是不忍师父再受颠沛流离之苦。若这定国府能成为师父养病的净土,弟子在此处诵经礼佛、照料弱幼,又岂能断言此处便无修行?”

    老尼面上燥热,已有浮红,一时口舌难辨,亦是不忍心说更重的话。

    而妙玉说到最后的声音已近低喃,泪水终究还是滑落下来。

    她并非完全理直气壮,她也是在深深的矛盾之中,举棋不定。

    看似朗朗上口,引经据典,其实不单单是反驳师父,更是在说服自己在佛祖与尘缘间如何抉择。

    对岳凌的情愫她无法遮掩,在佛像金身前,她无法伪装。

    老尼脸上的严厉微微松动,等到妙玉说出最后恳求的话来,便彻底坍塌。

    “徒儿实在不知,师父为何以尘世为洪水猛兽,若是心有避之,岂不正应了六根未净,尘缘未断吗?”

    老尼慢慢俯下身,将蹲在地上泪流满面的徒弟扶起,揽进怀里,低声宽慰道:“是师父不对。你本就不该走这避祸的路子,你有你的路走,如今也有人领你走……”

    轻轻抬手,剥落妙玉头上的巾帽。

    三千青丝如瀑,滑落到腰际,缕缕发丝乌黑透亮,尤其洗得香气沁人,足以见得妙玉十分珍视这发丝,十分珍视这尘缘了。

    如今再看看,老尼也不禁感叹道:“倾国倾城的样貌,比师父当年还更漂亮些,出门便会招惹无端祸事,在定国府里,刚好,刚刚好。”

    妙玉有些捉摸不透师父的想法,揩拭眼角,问道:“师父,那你……”

    老尼摇了摇头,道:“有些事,是该做一做了断,随师父出府一遭吧,也算是最后一次布施了。”

    妙玉听得云里雾里,“是去哪里?”

    老尼转身欲回禅房,“随师父来便是,经此事以后,师父再不阻拦你想做的事了……”

    顷刻,老尼已经换了身行头。

    妙玉已经很久没见过师父穿得如此正式,是真的要往外去布施祭祀。

    妙玉提着佛龛,拿着一应用物缀在身后,随师父走过定国府的条条小径,出侧门避人耳人,十分低调的出了府,心里更是无限疑惑了。

    “师父难道还有京城里的旧友吗?”

    老尼低声应道:“算是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