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 (第2/3页)
定是有社团在吸收人手。
乡下油水薄,打成清一色,都不见得有在尖东占几条街捞得多。
尹照棠没兴趣多管,交代道:“叫兄弟们注意,不要收印尼仔,越南仔入厂,有人敢向工人卖白粉,或者搞其它事,直接送上山埋掉。”
左手点头:“知道了,大佬。”
非法入境本身不受法律保护,一批一批的埋,阿sir都懒得细查。
一个月后,时间已进入1983年1月16日。
忠合电子生产的随身听样机已定型,完全模仿索尼1979发售的TPS-L2,只在外壳配色和造型上,做点小小改动。
扔到鸭寮街市场上,贴牌索尼卖都冇问题,但集成电路板的“自研”,使产品寿命较低,故障率较高。
有一批元器件内地无法生产,采用走私的日本货,使得成本略微高昂。
仅机身成本便达三十美金,算上人力,水电等,最低都要五十美金。
电子厂销售部经理皮飞鹏是鸭寮街老拆家,在为call机线开辟销售渠道时,便立下汗马功劳。
是电子厂里难得的市场型人才,手下有三十几人规模的销售团队,最远的一批订单,已经把call机卖到大马去了。
可波鞋厂,电子厂的销售策略,历来是大老板一手抓,皮总更像是工具人。
但当大老板把随身听定价到为“四十美金”时,皮总彻底按捺不住怒火,竟敢夺命连环call,把大老板call到公司来开会。
“大佬,做生意,不系做慈善。四十美金一台,折算成港币三百五十块,卖一台亏一台。”
“索尼TPS-L2的发售价,200美金,港币接近两千。现在鸭寮街的水货,都要卖一千块。”
“卖的越猛,倒闭越快呀!”
皮飞鹏穿着袖口发黄的白衫,坐在椅子上,满脸胡渣,心力交瘁的叹气。
尹照棠挺看重他的负责,但全港最大的电子厂就是忠和,广大同仁缺少参考对象,还没吃透电子制造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