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诏道于天 > 第十六章 皇后

第十六章 皇后

    第十六章 皇后 (第2/3页)

。”

    司主顿了顿,补充了一句:“顾濯没有任何就此事增添解释的意思。”

    皇帝陛下闭上眼睛,他把手放在椅子的扶手上轻轻抚摸着,不再说话。

    场间众人忽然生出一种久违的感觉。

    多年以前,在陛下仍旧亲自处理政事的时候,每每遇到像今天这样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都会默然闭目养神聆听,然后进行最终的决断。

    只不过这件事情是否会换上一个人来做出决定?

    比如皇后。

    于是殿内开始有声音徘徊。

    其实关于这桩案子,该说的和能说的话都不多。

    归根结底,顾濯不是寻常人,他的背后伫立着大秦乃至人世间最高的一座山,那座山的名字叫做白南明。

    在白南明尚未开口,明确给予态度之前,这件事就是很难进行决断。

    偏殿内的大人物们最先达成的意见是让顾濯返回神都,以此作为前提,再对监正之死展开调查。

    毕竟顾濯没有胡乱杀人的道理,背后定然存在着隐情,有太多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至于让谁来负责调查这桩案子,当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毕竟此案直接牵扯到裴今歌,若无她借刀,顾濯如何能够杀人?

    待顾濯重回神都以后,此案将会由在座的大人物们亲自进行判断,朝廷各个衙门尽数参与其中,是一次时隔多年的意义重大的会审。

    只是如此简单的几句话,这桩案子便已牵扯到太多方面的问题,在场无一人不为之而感到头疼。

    在这种低沉压抑的情绪当中,或前或后,几乎是每个人都把目光放到皇后的身上,情绪难得复杂,是感慨也是唏嘘,是期待也是好奇。

    任由是谁,上位第一天便遇到这样的事情,都算得上是极其倒霉。

    皇后在这场谈话里很少发言,沉默近乎皇帝陛下,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聆听。

    直到谈话的结束一刻,她仍旧没有给予出自己的态度,更不要说是一句明确的发言。

    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她所面对的第一个重大考验。

    如果她无法处理妥善这件事,或许皇帝陛下不会再继续给予她完全的信任了。

    想到这里,在场有数人心思灵动,不禁觉得监正死的颇具价值。

    ……

    ……

    离开偏殿,皇后去的不是寝宫,而是御书房。

    她坐在那张熟悉的椅子上,眼神里没有任何的愤怒与冷漠,哪怕皇帝陛下今夜依旧返回景海,根本没同床共枕的意思。

    一个崭新的消息被送到皇后的身前,桌上。

    来自林挽衣。

    信上的秀气笔迹把她的意思表达得十分清楚。

    她已从顾濯处得知去年春天刺杀真相,再三思虑过后她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复仇的事情也该由自己来,不应该让旁人插手,即便那人是她的母亲。

    之所以特意写信来提及这件事情,为的是转告无忧山的意思,但她本人的意思仅仅是‘转告’,不带有任何更多的情绪。

    另外,这封信的最后林挽衣认真给予了自己的祝福,关于自己母亲成为皇后这件事。

    皇后神情平静地看完这封信,唇角浮现一抹似有还无的笑意。

    没有人看到这一抹笑容,就像此世间没有几个人得知无忧山早在去年暮冬刺杀林挽衣失败后,便已投诚的事实。

    然后她敛去笑意,墨眉缓缓皱起。

    一切事情都是因她而起。

    准确地说,如果不是她去年冬天向皇帝陛下说出那句话,让顾濯再一次被名正言顺地怀疑,那根本就不会有昨日望京里的那场变故,监正此时也很有可能还活着,但她并不后悔这么做。

    正是监正的死,让她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没有做错。

    事实上,她甚至不怎么在乎监正的死活。

    真正她在乎的是另外一件事。

    ——裴今歌借刀顾濯。

    ……

    ……

    同一个夜,望京。

    旧皇朝深处,某座阁楼上。

    顾濯与裴今歌并肩而坐,谈论着神都事。

    或者说是皇后娘娘。

    “就像你最初对我的认知那样。”

    裴今歌坐在一张躺椅上,神思悠悠说道:“我和林挽衣她娘的关系很好,多年以来的友谊积攒下来,完全配得上守望相助这四个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