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诏道于天 > 第三十一章 且慢

第三十一章 且慢

    第三十一章 且慢 (第2/3页)

了这么一句话,明明如今才是初秋。

    就像他不爱讲道理那样子,他同样没有伤春悲秋的习惯,于是他很认真地思考了一遍,确定真正的原因是他其实也命不久矣。

    以寿命论,他不见得能比坐在轮椅上的老者活得更久,更迟告别这个人间。

    自从去年暮春服下通圣丹后,顾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再顾忌过自己的寿元,毕竟五年其实不短,足够他做成很多事情了。

    那时的他就是这么想的。

    然而他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世俗事总是越理越多的,好比如现在的他奔波于北地,为的却不是让自己活得更久。

    余笙为此事请动他的时候,他虽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拒绝,但终究是能生硬沉默的,何以当时不做这般选择?

    不可否认,其中极为重要的原因是他需要借助大秦的力量,以此来让自己找到活得更久的机会。

    然而这样做的代价,何尝不是让彼此的因果越发纠缠,难以理清?

    真麻烦。

    顾濯仰起头,望向秋日的清旷天空。

    然后他再低下头,目光落在右手握着的那把旧剑上。

    这把旧剑有一个为世人所知的极妙名字。

    ——且慢。

    ……

    ……

    “师父……”

    魏青词恭敬至极地行了一礼,苦涩低声问道:“我有一件事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

    与顾濯不同,哪怕他抬起头望向浓雾深处也无法清楚看到那张苍老的脸颊,落入眼中的唯有一个模糊而庞大的身影,如山似海。

    “为什么且慢在那人手中?”

    王祭的声音不再随意,淡漠以至高远。

    魏青词低头,说道:“是的。”

    王祭说道:“想不明白才是对的,因为我现在也有很多事情想不明白。”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很自然地回想起不久前的对话,那些被他刻意忽略过去不提的重要问题。

    你为什么忽然来找我?

    盈虚之死你是怎么想的?

    为何你把自己的位置放在秦国?

    难道你对白皇帝没有任何想法吗?

    这是否代表你已经放下茫茫过去往事?

    太多这样的问题徘徊在老者心中,诸如复仇之类的字词更是从未离开过他的识海,但他最终却连一句都没问。

    不过……这不是因为他善解人意到不关心这些事情,而是他着实太好奇白南明和顾濯的关系了。

    与之相比,此等皆为小事。

    魏青词不知道该说什么。

    浓雾深处一片安静。

    哒。

    哒。

    哒。

    那是王祭食指敲打轮椅扶手的声音,魏青词知道这代表师尊正在思考。

    “我记得……之前你和我说,准备做一件事来着?”王祭忽然问道。

    “是的。”

    魏青词沉默了会儿,说道:“因为我从中看到了破境的希望。”

    王祭淡漠说道:“还记得我最初教你练剑时说过的那个道理吗?”

    魏青词认真说道:“片刻不敢忘。”

    王祭点头说道:“那就行。”

    下一刻,轮椅碾过青石板的声音响起,随之而来的还有一句话。

    “那人是来找我借剑的,所以我就把剑借了出去,这就是你想知道的全部。”

    魏青词霍然抬起头,望向那个渐渐消失在浓雾深处的身影,眼神彻底不复平静,神情错愕到无法掩饰。

    如果不是他知道师尊性情冷漠到近乎冷血,今生未曾开过哪怕一个玩笑,而他又真的看到且慢在那个戴着斗笠的少年手中,他必然以为这是一个心血来潮的冷笑话。

    不是笑话,是事实。

    片刻后,魏青词剑心归宁。

    他以为这是师尊借此再次告诉他那个道理——无所谓向谁出剑,道主也罢,皇帝也好,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承担起出剑带来的后果。

    故而师尊可以把且慢借出去,因为没有人敢借而不还。

    一念及此,魏青词缓缓转身望向北方,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

    ……

    易水往北是边关,边关过后再是荒原。

    近些年来,荒原寒潮愈发恐怖,让初秋与往年深冬的唯一区别就是尚未落雪。

    孤零零的原野上是泛黄野草,不时冒出几颗枯树作为点缀,目光随着地貌的曲线而起起伏伏,看不出半点歌谣里唱着的所谓温柔。

    出于很多原因,顾濯未曾去过一次荒原,识海中尽是苍凉二字。

    于是他理所当然认为易水过后,出边关前的最后的集镇上是寂寥无人的,于是当他看到热闹市集的时候……多少有些意外。

    与易水岸边的琼楼玉宇不同,这座镇上的热闹很接地气,来往的基本都是商队。

    寻了一家酒馆坐下,顾濯未曾坐久,便已觉得自己还是离世俗太远了些,有太多的事情不清楚不明白不了解,对某些人和物保留着刻板的印象。

    在镇上停留的商队大多都是要出关的,而他们的交易对象就是荒人,来往一趟的收益往往丰厚到极点,边军因此而赚得盆满钵满——这是顾濯从商人们时不时的抱怨听出来的。

    这让顾濯做了个决定。

    第二天清晨,他临时坐上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