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让我们一起修行吧 (第3/3页)
吃饭,论道修行,揍白浪行。
前二者重复,后者空置。
然后某日,白浪行伤愈归好,再被揍。
其间白浪行也有想过离开,偏又舍不得白帝山,更重要的是每次被顾濯揍完以后,他总觉得自己的修行颇有进境。
到了后来某天,他甚至隐隐期待对方登门,不再畏之如狼似虎。
然而令他感到遗憾的是,顾濯最近似乎陷入一个难题当中,很久都没有再来了。
白浪行坐在门槛上,望着渐斜的冬日,神情怅然,深叹一声。
他决定,再过些天要是等不到顾濯前来,那他就要登门拜访了。
只是……这该拿什么做借口呢?
白浪行没有耗费太长时间,便已想到理由。
——那幅画。
至于姑姑的想法,首先他不觉得白帝山上的传闻会飘到神都去,而且就算真的被知道了……想来姑姑也会欣赏他的求道之心的吧?
……
……
伴随着一场冷雨的逝去,时间无声飘走,春天到了。
白帝山上的树木仍未生出新芽,顾濯和余笙的修行已有进境,可待花开。
在离开的那个冬天里,又有数座白家祖坟被两人拜访,守坟人对观坟的要求自然各有不同。
其中有一座坟让顾濯深感复杂。
复杂之处当然不在于难,而在于考验的内容是色。
不是禅宗的空色,就是酒色财气里的那个色字。
在阵法营造出来的幻境当中,不仅仅只有余笙站在他的身旁,另外那几位姑娘自然都不是陌生人。
这也是余笙唯一一次没有与顾濯并肩经历的考验。
很有意思的是,埋在坟里的那位白家先祖,偏生是一位毫无欲望的孤寡之人。
后来顾濯就此事询问余笙,得到一个简单而直接的回答。
那座阵法主要是激起受考验者的肉欲,不至于在接受传承过后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太监,让白家断了血脉流传。
至于白南明?
她百年前根本没拜访过坟墓里的那位先祖。
……
……
“怎样?”
白浪行眼神分外明亮,一脸骄傲说道:“年轻时候的姑姑生得好看吧?”
石屋里别无旁人。
——余笙被白浪行请了出去。
顾濯没有说话。
借着自窗外洒落的天光,他看着摆在身前的那幅画,神情渐渐认真。
风停雪住,天地一白。
崖外奇松,枝头有少女独坐。
那位少女手持钓竿,神情淡漠,视众生如无物。
“姑姑的画不只有这么一幅。”
白浪行咳嗽了声,清了清嗓子,说道:“你要是还想看,改天可以过来找我。”
说完这句话,他很是大方地留下这幅旧画,转身离开。
余笙站在屋外听得很清楚。
于是。
往后好长一段时间,白浪行都没能再见到顾濯,直教他满心惆怅。
……
……
转眼又是春末,初夏将至。
山上的桃花早就开了,顾濯和余笙的修行却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陷入时间带来的麻烦当中——修行的某些阶段就是绕不过时间二字。
与此同时,世间并非没有一片安静,山下不断有消息传来。
禅宗已然把新的国师推了出来,来自长乐庵。
但不是那位境界羽化的庵主。
朝廷对此没有表达太多的意见,皇后娘娘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结果,因为这是百年前双方定下的盟约,容不得任何人的反悔。
裴今歌正在重走盈虚走过的那段路,因为这个缘故,她对天命教的事务介入越来越多。
世人渐渐知晓,那位天命教的新教主有一位境界极其强大的左膀右臂,很能杀人。
巡天司的处境已经稳定下来,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开始怀念过去的权力,被迫离开的宗门弟子处境依旧不好,听说陈迟被发配下山。
林挽衣破境出关后,举目望去朝天剑阙再无一人相识,孤独茫然。
好在少女的心性坚韧不改,再三思量过后决意下山,开始正式行走世间。
皇后娘娘留给她的那封家书当然被拆了,信上没有什么关心的言语,平静地讲述了一个冷酷至极的事实。
——林挽衣的父亲死因,以及盈虚的传承也许就落在顾濯的身上。
至于那位已然归老的前巡天司司主?
就像是水消失在水里,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去了什么地方,便连青霄月对此亦是一无所知。
人们唯一知道的是无忧山自前年那场剧变中缓了过来,不再举步维艰,仿佛枯木逢春,焕发出崭新而蓬勃的生命力。
这就是证圣四十年。
皇帝陛下依旧静坐景海,不与世人相见,更不要说离开神都。
然而,人间依旧笼罩在他的意志之下。
清净观寂静。
易水不见波澜。
天下诸宗与千年世家亦然如此。
所有人都知道,在皇帝陛下尚未离开之前,人间唯有太平。
……
……
某天,日破云涛万里红。
“还记得吗?”
余笙看着那一轮红日,眯起眼睛,轻声说道:“我为什么要让你来白帝山。”
顾濯站在她身旁,说道:“我记性很好。”
——万物霜天真意。
自去年晚秋至如今初夏,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两人都在为取走此物做准备。
“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了吧?”
顾濯的声音十分平静:“为什么非要绕这么一大个圈子。”
事实上,他对白帝山隐藏着的那个秘密已有猜测,只待最后的验证。
余笙沉默了会儿,说道:“很快你就知道了。”
顾濯望向余笙,随意说道:“比如今天?”
朝阳洒落的光芒笼罩两人,带来暖意,浸入心扉。
“也好。”
她牵起顾濯的手,往天琼峰走去:“那就今天吧。”
天琼峰是白帝山的最高处。
那里葬着的是大秦立国以来的每一位皇帝陛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