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诏道于天 > 第八十一章 或许你从来都不是人

第八十一章 或许你从来都不是人

    第八十一章 或许你从来都不是人 (第1/3页)

    神都,景海。

    白皇帝收回视线,闭目。

    在他身旁那张宽大的茶几上,坐落着一面玄黑色的方盘。

    方盘之上不是十九条纵横来去的线条,而是山河万物。

    若往最细微处望去,山河之间犹有亭台楼阁,数十殿宇组成的著名佛寺。

    那佛寺名为元垢。

    随着皇帝陛下的视线离开,方盘上的景物开始褪色,归于虚无。

    就像道休所推测的那般,他的目光早已提前落在元垢寺中。

    之所以知道,当然是因为裴今歌。

    然而知道不代表就必须要做些什么。

    无论杀人,还是救人,都未曾被皇帝陛下所真实地考虑过。

    既是因为道休不会给他完全出手的机会,亦是他本就不想在这种时候动手——像复仇这种事情可以不择手段,但他和道休不是仇人,争的是人间大势,那便需要有名义。

    唯有名正方能言顺继而事成。

    大秦要的不是世人沉溺在天罚的恐怖之下,终日提心吊胆不敢逾越半步,这样做最多不过是带来暂时的太平,待他死后一切将会土崩瓦解。

    所以他不会出手,哪怕道休先行出手。

    是的,就算顾濯死在道休手中,这依旧是他无所谓的事情。

    如今唯一让皇帝陛下为之不解的是,道休为何如此决然地离去?

    就像盛事未到压轴一刻就亮了灯。

    ……

    ……

    不杀顾濯,当然不是因为慈悲为怀。

    这四个字与道休从来无关。

    自从那年离开慈航寺,下山行走世间以后,他就从未忌讳过杀人这件事。

    这也是他认为白皇帝有不顾名正言顺,极有可能以天罚尝试诛杀他于元垢寺的根本原因。

    在他看来,杀人从来与名义无关,只在乎心意二字。

    其后可能出现的万丈狂澜或者如狱人间?

    禅宗正是为此而生。

    至于待他身死后,慈航寺将会土崩瓦解又如何?

    那已经是他离开人世后的变故了。

    只要活着的时候问心无愧足矣。

    何以问心无愧,在于选择的自由。

    在禅室中,道休与顾濯所言皆是真话,如今的他正是因此而行。

    他与皇帝陛下的私交甚是不错,称得上是至交好友,但他从来没有喜欢过大秦。

    不喜就是不喜,与他出家前曾是齐国人有关,与他当年被迫站队有关,与战后被大秦食言而肥有关,与这百年间的一切都能有关,根本原因终究还是不喜。

    今日不杀顾濯,弃之而去,同样是他的心意所向。

    如此心意,自然复杂。

    既在于那道佛光不曾映照出血色,顾濯无法被证明是那位天命教的新教主,也在于他很好奇顾濯是如何在这段时间内洗去身上的鲜血,在佛光之下隐去自己的真实,纵观古来今往理应无人能把事情做到这种程度……以及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想对顾濯说出那句话。

    ——或许皇帝希望的就是你被我杀死。

    在这句话过后,就是来自禅房外的谈话。

    说者本有意,闻者亦有心。

    道休相信顾濯不是白痴,那就定然能从谈话中听到一个事实。

    元垢寺与大秦朝廷的关系很是不错。

    为什么关系不错?

    原因很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