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人间之佛 (第2/3页)
从未有过,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其时的人间对此颇有几分微词。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步入证圣年间的人世始终太平,国与国再也不见刀兵厮杀,宗门之间的冲突被限制在巡天司的规矩里面,世家沉寂近乎无声,四年一届的夏祭更是让无数天才得以崛起,继而投身进入这个制度当中,成为秩序的一部分。
这是千年以降最好的人间。
这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人们很清楚这一切的源头所在,奉白皇帝为圣人,以为这就是证圣二字的含义所在。
直到今天,世人才知晓这太平仍旧不是皇帝陛下所求之盛世,不是他要证之圣贤。
……
……
崖上风清,不见雪落。
冬日暖阳尤为温暖。
王祭眯起眼睛,无意识地叩打着扶手,说道:“观主今天的话未免太多。”
顾濯说道:“我和他完全不熟悉,不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王祭想了想,说道:“今天的他看起来是一个殉道者。”
顾濯说道:“听起来很值得让人尊重。”
“为所求之道不惜性命,这样的人的确不好讨厌。”
王祭望向神都皇城,说道:“但我还是厌恶。”
顾濯问道:“为什么?”
王祭说道:“与白皇帝先前所言背叛有关系,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另外一点。”
“嗯?”
顾濯有些好奇。
王祭收起手中动作,面无表情说道:“言语中有再多大义,看起来再怎么要死,但他终究还是没死,既然没死那就不是真的殉道者,凭什么能抹去我对他的厌恶?”
……
……
崖外山林中,司主形如枯木。
他仍旧维持着先前的姿态,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无论是观主的天意,还是神都大阵的破灭,都不曾给他带来情绪上的波澜。
仿佛他将会沉默到海枯石烂。
或许就连他本人都不知道他要在何时踏出那一步。
……
……
未央宫中已然无人。
在皇帝陛下站起身的那一刻,皇后娘娘便已离去,那位太监首领陪同在旁。
接下来的羽化之战唯有羽化才能介入,又或是祭出与那场壮丽剑雨相同的手段,除此之外别无办法。
太监首领境界极其高深,虽不在巡天司所列的登天榜上,但他的名声始终流传在修行界里,而他的强大与传闻毫无区别。
与羽化仅差一线,哪怕因为后天的残缺与所修功法的缘故,让他的境界只能停留在当下,永远无法往前再进哪怕一步,这依旧不妨碍他的强大。
更何况皇后娘娘自身境界同样不浅,有自保之力。
在剑道南宗身负重伤无力再战,人间骄阳与裴今歌胜负未分的现在,这很有可能就是羽化之下最为强大的一股力量。
按照事先的计划,王大将军率领的禁军与皇后娘娘汇合,宰相亦在其中。
双方在最短的时间里,冷静交换情报,然后做出许多的决定。
比如青霄月将会被送出神都,只是这被他亲口拒绝,理由是他有必要继续指挥巡天司。
比如确定阵枢破损的程度,有无在这场战争结束前临时修复的可能。
比如站在宗门侧的神都世家还有谁不曾家破人亡。
比如诸宗强者有谁是必须要尽快杀死。
皇后娘娘在这场临时的议事当中,展现出极其强大的决断能力,或者说无情。
在她听到林家未被满门灭绝的那一刻,她甚至连眉头都没上挑一下,毫不在乎地略了过去,视若尘埃。
话的最后,王大将军皱起眉头。
“何事?”
皇后娘娘问道。
王大将军看着她,说道:“如果我没理解错,娘娘您现在做的这个决定,用意是把诸宗的强者全部留在神都。”
皇后娘娘说道:“不错。”
王大将军安静片刻,说道:“以我们现在可用的力量,这太勉强,或许得不偿失。”
皇后娘娘闻言,唇角微扬,说道:“原来你漏算了。”
王大将军不解问道:“漏算何处?”
皇后娘娘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一个字。
“我。”
……
……
未央宫前的谈话已经结束。
道休站在观主的身前。
白皇帝的目光被他拦下。
在今天发生的很多事情当中,僧人都显得极其低调,原因在于沉默。
除却先前那句假设天意外,他几乎没有说过话。
就像今天这场战争的领袖是道门,而非禅宗。
不熟悉他的人,以为这是别有图谋。
皇帝陛下却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懒。
懒得说话,仅此而已。
这就是道休不语的真正原因。
如果他喜欢说话,手下又怎会沾惹那么多的鲜血?
比起阴谋诡计,巧言如簧,他更习惯用杀人来解决问题。
“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道休的声音温和响起。
皇帝陛下明白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笑了起来,说道:“至少现在是没有了,战吧。”
道休不再多言。
隔着百余丈的距离,两人的目光真正相遇。
相遇刹那,阳光遽然大盛。
寒风行于天地,卷起无数鲜血,凝聚成极为细长的一条。
仿若与长堤相撞的海浪。
皇城外,那些不顾生死仍要留下来的观战者,在这一刻双目无不感受到剧烈的刺痛,泪水止不住地流淌落下,连带着身体颤抖晃荡不休,有人甚至直接昏厥过去。
这只不过是白皇帝与道休大师对峙之时,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些许气息,便已这般惊心动魄。
身在其中,又当如何?
世人再次确定那个事实。
——羽化层级的战斗决不是闲杂人等所能介入。
……
……
长乐庵主不是闲杂人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