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为谁而鸣 (第1/3页)
钟声隔世而至,无远弗届,为天地所知。
玄都之上。
那位曾在白南明身死时扫地的年轻道士,不再低垂着脑袋,抬头望向远方的天空。
今天这边的天气很好,不似神都,是万里晴空。
阳光很是温暖。
年轻道士忽然想起,好些天前来拜访天道宗的那位前辈,想着对方提出的那个请求,叹了口气。
那时的他什么都没答应,始终坚持强调百年前战败后的那个立场。
——天道宗封山不能出。
世间事,与此间毫无关系。
哪怕人间浮沉。
然而听着远方传来的钟声,年轻道士很是遗憾,知道这种坚守很快将会成为过去,而天道宗将要为此付出难以承受的恐怖代价。
然后,他的眼神里流露出痛惜与难过的情绪,因为钟声不复悠扬,骤然沉重与嘶哑。
他无可奈何地叹息了一声,满是唏嘘。
……
……
百年时光转瞬即逝,大秦与道门决战于玄都之下的事实,早已为如今世人所熟知。
在后来人的眼中,史书上给予他们最深刻印象的不是白皇帝,更不是长公主殿下和道休大师,甚至不是被誉为魔主的那位道主。
让世人为之生出无限向往的是晨昏钟。
更准确地说,是那一句话。
——钟声起时,天光为之而倾转。
时至今日,仍有无数修行者因为这句话而心向神往,沉醉不能自已。
史书上描述的那个事实,不知道曾被多少人竭尽所能地想象,恨不能以此身梦回当年,亲眼见证。
在很多人的眼中,那或许就是修行的终点所在。
然而当钟声再次响起,落入曾经为此而魂牵梦萦所辗转反侧的那些人耳中时,他们依旧下意识认为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幻觉。
直至一切真实不虚。
身在长街之上的万守义听着钟声,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世界,不知所措。
为天劫余波所倾塌的无数亭台楼阁,似是踏入不可见的时光长河中奋力前进,逆流行舟,直到回到往昔岁月。
碎裂的砖石依循着跌落的轨迹行在复还的道路上,砌成与过往毫无区别的那一堵墙,仿佛还能听到孩提们遗忘在墙后的欢快笑声。
燃烧着的梁木与火焰悄无声息道别,重新飞回楼阁之中,还是旧时光里的栋梁,静静注视着大人们齐聚一堂,为家族之未来而忧心忡忡。
酒楼里那一桌被打翻的红汤火锅,悄无声息地回到应有的位置里,再一次沸腾起来,红椒的沉浮里是还没有老去的鸭肠?
于是涂满长街的鲜血有了归处,颤动着回到碎裂的断肢当中,带着与之一并出现的哀嚎声回到那个人的身上,只不过……这人如今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
在这些画面真实出现之前,万守义再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这居然能是事实。
他回忆起数年前万家曾经试图把晨昏钟占为己有,心情骤然无比复杂。
就在这时,他的眼前忽然出现无数光点。
那不是天劫。
是落在今日的雪。
无数落雪正在逆流而上,重回穹苍。
在金黄色的阳光照耀之下,彷如千万粒光尘,无比神圣。
那是一种令世人沉默无言的大美。
那是一个让世人无比动容却偏不能大笑且歌唱的静穆世界。
……
……
那条深巷。
自在道人站在血与火中,感受着无法被抹去的痛楚。
但他的神情并不痛苦,平静中流露出一种得偿所愿的幸福。
他抬起失而复得的双手,动作缓慢而认真,抹去脸上其实不存在的鲜血,让眼前的世界得以清楚。
他望向站在不远外的那个年轻人,不知道该欢声而笑,还是纵声而哭。
直到他回忆起身在这个世界里,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唯有满怀遗憾地放弃。
最终,他的嘴唇微微颤动着,说不出声地说了一句话。
“这就是晨昏钟吗?”
……
……
皇后娘娘眼帘微垂。
在这一刻,她很自然地想通了很多的事情。
过往的那些不解,都在此刻有了答案。
于是,她抬头望向天空。
她心想,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
……
天穹下,未央宫前。
世间在修行路上走得最远的那些人,都已在此。
对那道隔世而来的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