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年代:传奇之路 > 第三百二十九章 看透不说透,争取好处

第三百二十九章 看透不说透,争取好处

    第三百二十九章 看透不说透,争取好处 (第2/3页)

不是还早吗!

    “也对。”老杜点了点头。

    他也明白现在是什么情况,各个工厂每天都派人到肉联厂蹲守。

    就是想着肉联厂能多分配一些肉给他们。

    可是肉联厂也没有办法啊!他们也是从下面各个公社收上来的。

    收的多就可以多分配,收的少只能少分配,他们又不会自己造肉出来。

    老杜级别还是太低啊!他根本不知道,刘峰已经找李加一订了一批肉。

    拿着老杜开的票,李加一来到财务这里,很顺利就把钱领了出来。

    然后李加一又去了面包厂,他给面包厂可不光是送肉啊!还要送鸡蛋。

    现在面包厂已经从以前的每天五百斤长到每天一千斤。

    也是,现在定量恢复了,面包厂的生产量肯定也会长,其实主要是面包厂扩建了一次。

    这么说吧!面包厂能扩建,李加一是功不可没,别的面包厂三年困难时期都停了,只有这里还在继续生产。

    而且还有很大的盈利,这让上面很高兴。

    所以面包厂也从副处级提到了正处级。

    别看只是半级,这对一家工厂来说,变化可是很大的。

    当然,也因为这次提级,李加一得到了五个工作名额,只不过暂时用不上,所以就没有动。

    没动是没动,但名额可是一直都在啊!他可以随时来拿入职单。

    李加一先送了六千斤肉给面包厂,然后又送了三车鸡蛋过来。

    这些足够面包厂用一段时间。

    拿着票把钱领了,李加一就准备给毛纺厂送肉。

    要说福利待遇,毛纺厂真没有办法跟面包厂比,甚至都不能跟机修厂比。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毛纺厂人太多啊!一万五六千人,怎么跟人家比啊!

    比如说机修厂吧!人家才一千来人,一个月就要消耗五六千斤猪肉。

    毛纺厂要达到这个标准,一个月需要近十万斤猪肉,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这倒不是说毛纺厂没钱,真要比赚钱的话,估计就算是三十个机修厂都没有办法跟毛纺厂比。

    可这根本就不是钱多钱少的事,而是你一个工厂,每个月消耗十来万斤肉,你让上面怎么想。

    这个才是真正的原因,帝都这个地方,又不是没有上万人的大工厂。

    别人跟你差不多,人家一个月消耗的肉不到万斤,而你消耗十来万斤。

    有人说了,只要没人说,谁知道啊!

    开玩笑,纸包不住火,一万多人的工厂,你还想保密,这根本就不可能。

    这个年代,谁在厂里吃了肉,回去不说说。

    拉着一车肉,李加一就来到了毛纺厂这里,然后就来到了第一食堂。

    是的,毛纺厂这里还是送到食堂,因为毛纺厂食堂多,而且因为各个食堂都离的远,所以每个食堂都有冷库。

    李加一把肉送到第一食堂这里,就相当于送到了厂里。

    别的食堂用用肉,就要到第一食堂来取,当然,也可以提前来取,然后放到他们各个食堂自己的冷库。

    不过这跟李加一没有关系,他只要把东西送到就行,至于说后面的事情,各个食堂的主任可以自己商量。

    廖凯因为身份问题,所以他只是第一食堂的主厨,并没有挂食堂副主任的职务,所以这些肉也不归他负责。

    “出来卸货。”李加一到了食堂这里,对里面喊道。

    很快就从食堂里跑出来一个人,是食堂里的一名员工。

    “你等一下,我去叫主任。”

    李加一也就等了四五分钟,刘主任就从里面跑了出来。

    是的,还是以前的刘主任,李加一第一次给毛纺厂送肉,他就是第一食堂的主任。

    “刘主任……呃!不对,应该是刘科长。”李加一微笑着说道。

    是的,这位刘主任虽然还是食堂主任,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后勤处物资科副科长。

    要知道毛纺厂可是厅级单位啊!这里的副科长,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副科长啊!

    不像别的一些工厂,挂着科长的名头,其实就是一个正股级。

    像刘主任,他以前就只是食堂主任,当了那么多年的食堂主任,也只是一个正股级。

    如果不是因为李加一,估计他现在还是一个正股级,甚至这辈子到退休也就那个样了。

    要知道从科员到副科,这可是一个坎啊!百分之九十几的人,干了一辈子也到不了副科。

    这就跟后世很多乡镇那些工作人员一样,干到退休,也不可能当时副乡长或者副镇长。

    最多退休的时候,享受副科级待遇。

    不过这刘主任虽然现在是物资科副科长,但他主要的办公地点还是在第一食堂这里。

    当然,物资科那边也有他的办公室,只不过物资科只是后勤处下面的一个科室而已。

    有科长和别的副科长在,他去不去都无所谓,而且物资科也没有多少事,还不如在食堂这里待着舒服。

    最起码他在这边是老大啊!而且因为职务高,别的食堂主任见到他还要先打招呼。

    “我说李加一,你能不能别打趣我?要不然我告诉你爸,让你爸收拾你。”

    估计刘主任还不知道李加一在家里的地位,要不然他绝对不会这么说。

    “我可不敢打趣您,再说了,您现在不是副科长吗?”李加一问道。

    “呃!”刘主任愣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

    “好了刘科长,先让人把肉卸下来吧!我还要给汽车班还车呢!”

    他可不止去还车,主要还是去领钱,要是再耽误一会,财务那边该下班了,他可不想再跑一趟。

    “对对对,卸肉。”说完刘主任跑进食堂里。

    很快就把食堂和这边仓库的人都叫了过来。

    “加一,这次送了多少过来啊?”刘主任问。

    “两万斤。”

    “啊!才两万斤啊!是不是少了点?”

    “这是半个月的,这个月还有一趟。”

    听到李加一这么说,刘主任松了一口气说道:“那就好。”

    毛纺厂虽然是个一万五六千人的大厂,但肉联厂每个月给的肉也就不到一万斤。

    肉联厂给各个工厂配肉,都是按照人头,每人每月半斤。虽然说这个量已经比帝都户口定量多了,而且工厂的人回到家还有一份帝都户口定量。

    但不要忘了,在工厂上班的人,大部分可都是体力活啊!

    很快肉就卸完,刘主任给李加一把票开了,李加一开着车就来到财务这里。

    “吆,加一今天又过来送肉来了?”

    财务这边跟李加一很熟悉,整个财务处就没有人不认识他。

    “没错,你们明天就能吃上肉。”

    “那可真是太好了。”

    “好了,快下班了,先不跟你们聊了,我先去领钱,等下次过来再聊。”

    “嗯!快去吧!”

    李加一连忙过去推开处长办公室的门。

    估计是听到他的声音了,所以当李加一进来的时候,处长正微笑的看着他。

    “来了,把票给我吧!”

    “好的。”

    处长一边帮李加一办理一边说道:“等会去厂长办公室一趟,厂长找你有事。”

    “呃!”李加一愣了一下问道:“厂长这个时候找我干嘛?”

    “这我哪知道啊!我也是刚接到电话。”

    “行,我知道了。”

    李加一皱了皱眉头,心想:厂长不会又给我找事情吧?

    很快手续办好,李加一就去了厂长办公室,财务处和厂长办公室在一栋楼,也不需要他来回跑。

    来到厂长办公室门前,李加一上去敲了敲门。

    “进来。”

    “厂长,您找我。”推开门以后,李加一问道。

    “过来坐。”乔厂长指了指沙发说道。

    “厂长,您还是先说找我什么事吧!要不然我可不敢坐。”

    “也没什么事,就想着你这一段时间做的不错,该给你提一下级别了。”乔厂长微笑着站起来,走到沙发前说道。

    李加一撇了撇嘴,这话他是一百个不相信,如果只是提个级别而已,根本就不用叫他过来。

    “坐啊!”

    “好吧!”李加一走过去坐了下来。

    “加一啊!你现在是行政二十四级吧?”

    “是的厂长。”

    “你看给你提到二十二级怎么样?”乔厂长微笑着问。

    “二十二级?”李加一不敢相信的看着乔厂长。

    要知道二十二级,那可是相当于大学生转正以后的工资啊!

    跟区局给他的工资一样,只不过这可是实的,区局那边只是虚的而已。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李加一就是真正的行政二十二级,这已经相当于四级办事员了。

    要知道他老爸李爱民到这一级别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岁了。

    而且还是因为有人照顾,要不然估计还要再等几年。

    但李加一可不是一般人啊!他知道,好处越大,那么乔厂长所图也越大。

    “乔厂长,您就直说吧!需要我做什么?”

    “也没什么,这不是我两个老战友,听说咱们厂一直有肉吃,然后就找到了我,我又没办法拒绝,所以……”

    听到乔厂长的话,李加一苦笑着说道:“厂长,您不是吧?您可真会给我找麻烦。”

    李加一之所以把黑市和吴爷那边停下来,就是不想收那么多人民币。

    而且他打算多存一些肉,然后在十年时期多换一些古董和老家具。

    “加一啊!我这也是没办法,人家都找上门了,而且我也不能拒绝。”

    一看乔厂长这样,李加一就知道,他这也是有难处啊!

    像乔厂长这样的人,最怕的就是老战友找上门。

    “他们要多少?”

    “这个我也不清楚。”乔厂长摇了摇头说道。

    “他们也是厂子吧?”

    “是的,一个是红冶钢铁厂,一个是第五轧钢厂。”

    “呃!第五轧钢厂我知道,这个红冶钢铁厂在什么地方?”

    帝都附近,一共有七个轧钢厂,从第一到第七,但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红冶钢铁厂。

    “这个红冶钢铁厂是解放以后建的厂,在西边,离咱们厂大概有十公里左右。”

    “那么远。”

    怪不得自己没有听说过,离毛纺厂都有十公里,那么离城就有十二公里以上了。

    在这个年代,说是郊区中的郊区也不为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