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阿汤哥的决定 (第2/3页)
一边从韩国那边挖人,一边在国内招。
可是看了看表,已经两点了,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一切等明天再说。
怕自己明天醒来后就忘了,张辰又从床上爬起来,按亮了桌边的台灯,开始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在张辰的规划中,一定是两条腿走路。
一边让人才在实际的项目中成长,一边派人员去美日韩的同类型公司学习经验。
节目研发,创意保护,观众受众,选手包装,节目制作,乃至灯光舞美这些,方方面面的经验都要学习。
必须让团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这样即便他的先知优势被消耗殆尽后,团队依旧可以主动造血。
既然准备抄韩国,张辰就准备抄个彻底。
它的那些骑马舞,还有偶像养成,都可以抄过来。
偶像养成很难吗,不就是TFBoys。
找几个气质干净又听话的男孩,训练他们,包装他们,打造不同的人设。
这些东西,国外十年前就已经在玩了,现在更简单。
找几首符合他们定位的歌唱一下,然后用微博不停的包装。
放大个人特质,打造标签人设,努力型的,天赋行动,唱歌担当,跳舞担当,可爱担当……
时机到了就上自家综艺刷刷存在感,人气到了就开演唱会。
如果里面有演戏天赋的,还可以给角色,多元发展。
张辰突然发现微博的终极用法。
微博很火,已经露出最火社交平台的迹象,但曹国伟一直在摸索微博的变现方式。
明明人气很高,却始终无法变现。
张辰却发现,没有必要一直想着用微博直接变现。
完全可以把微博当做一个‘利润放大器’,有点类似高铁。
它不直接产生利润,甚至它的运营还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亏损,但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利润翻倍。
当然,当下的重中之重还是《好声音》,张辰准备靠着它打出名声的拳头节目也正是《好声音》。
《好声音》虽然交给了郭晓华,但张辰也会严格把关,力保他这版的《好声音》在节目质量,导师阵容,学员实力以及话题性上不输于原版。
他要复制《好声音》的成功,让它成为现象级综艺。
今晚和几名手下说了很多,大家都以为他的终极目的是挣钱。
挣钱只是目的之一,张辰的最终目的是文化出海。
张辰很肯定,《好声音》不止会在国内火,还会火遍全世界。
张辰要做的,就是让《好声音》在全世界遍地开花,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综艺品牌。
想想未来,《英国好声音》《美国好声音》《法国好声音》《韩国好声音》,这些娱乐产业发达的国家都得购买中国的节目版权。
那影响力得有多大?
这算不算文化输出?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综艺模式输入国,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模式输出国。
文化输出啊,这可不是血汗工厂那种劳动力输出。
文化产品一向是最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的。
为什么我们都认为美国第一?
除了美国的综合国力确实强之外,好莱坞电影起了很大作用。
这就是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到时候,全世界的观众在观看自己国家的《好声音》节目时都会不自觉的想起,这个节目来自中国。
中国的文化成了世界流行文化。
肯定有人要说,文化的流行和国家实力密切相关的。
后世中式餐饮突然爆火,中国文化受到追捧,都是因为俄乌之后,全世界突然发现中国变强了。
韩国2000开始向东南亚输出文化产品,也是因为他们的国力增强了。
韩国和美国都可以,中国为什么不可以?
中国弱吗?
中国不弱。
只是一直被周围的人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被别人用旧的眼光去看待。
奥运会就是一次打破世俗成见的尝试,事实证明,很成功。
奥运会后,中国顺势推出一档风靡全球的文化节目,貌似也说的过去。
人们或许会惊讶,但不会去怀疑。
他们会想,以奥运会中国展现出来的实力,他们是能够做到的。
这就够了。
而且星辰娱乐之前有过风靡全球的电影产品,再鼓捣出一个火爆全球的综艺貌似也不违和。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输出,别人就会觉得理所当然。
星辰娱乐再输出其他的爆款综艺,就顺理成章了。
成见就是这么一点一点被打破的,认知的建立需要过程。
星辰娱乐成为文化输出的急先锋,他出品的电影火爆全球,他出品的综艺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趋之若鹜。
如果做的好,它很可能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
就好像说起无人机就绕不开大疆,说起韩国就绕不开三星。
对于这样可以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的企业,国家会不会大力扶持?
这些都是隐形的好处。
张辰没说,但不代表不存在。
星辰娱乐要做的,就是扛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