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进取濡须(上) (第2/3页)
“那便是九千步、一万二千骑军了?”陆逊想了一想,而后问道:“枢密院有没有让你们准备木材器械?”
“有,都已按枢密院的预案准备了。此处地势我等已遣人观察过,大江两分,江心有一沙洲。西侧水道宽阔,东侧水窄。”曹爽连忙应道:“此处请将军先将我部五千步卒送到江心洲处,再将打造的浮桥物什拖到东面,这般只需运送一小半水程,而后经浮桥运送就可以了。”
“劳烦将军了。”
“好,就这样办吧。”陆逊颔首:“我从广陵而来,数日之间与陛下消息断绝。不知此刻濡须战况如何了?”
“回将军的话,”姜维答道:“大将军在濡须起了发石车二百余座,日夜以石砸城。今日是二十四日,按照从御前昨日发到此处的消息来看,刘枢密称在二十七、八日之前就能攻克濡须。”
陆逊不经意般吹捧了一句:“大将军用兵如神。”
当着儿子面夸爹,曹爽心中暗喜了一瞬,而且曹爽本人也同样认为自己父亲用兵值得称道。近二十年没有攻克的濡须,眼下就要被自己父亲督军攻破,又岂能不得意?
陆逊面色不改,心中却百感交集。
名义上是曹真统兵,但实际上都是由皇帝、阁臣和枢密院做各种战术决策,曹真这个大将军只负责指挥和执行,决策权几乎被剥夺。陆逊是当世名将,他考虑制度更多一些,与魏军如此先进的指挥体制相比,就凭孙权本人和全琮、朱然这几只大猫小猫的指挥艺术,哪里挡得住这种制度上的优势?
更何况,濡须城坚固如此,刘晔明确表示有信心在七、八日攻下,在御前的这种表态做不得假,这种攻坚能力就更恐怖了,起码陆逊自认为是做不到的。
三人又闲聊了几句后,陆逊问道:“朝廷让你们过江后去袭建业,你等可有打算?”
曹爽道:“枢密院只是做了大略上的指导,具体如何作战还是要由我与伯约来定的。我二人已经有了想法,还请陆将军指正一二。”
“请陆将军指正。”姜维也在一旁谦虚问道。
陆逊笑了一声:“谈何指正,你们都是大将军督下的将领,本将也只是作为吴地之人,帮你们确认一下道路罢了。”
“有劳将军。”曹爽依旧客气:“待我部先渡之后,即刻去攻十里外的石城。占了石城后,作为军队北上的根基之地。待今日全部渡江后,明日一早由伯约领本部和一万胡骑沿江北上奔袭建业,一百二十里路傍晚可至。而后掠夺城池周边,防备城内吴军出城,待在下领兵到后佯攻,若无作为,等待朝廷大军徐徐至此就好。”
陆逊听后,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并未做太多指点,而是说道:“吴地坚城不多,石城也好,旁边的于湖也罢,还有北至建业的诸多小城,不需顾及,攻取易如反掌。”
“我只与你们说征粮之事。”陆逊继续说道:“吴地每乡都有大户,而乡里几个大户至少能占到一半左右的粮食产量。若要筹集粮草,在乡则从大户家中取,在城则找城外大户别院,往往都会有数座大仓,取之可供军资,又不会惹得寻常百姓民怨。”
“伯约,既然你部先去,到了建业后为我传信,命楼船将军率船队离开码头,向芜湖左近速来。”
姜维拱手:“在下明白。夜前请将军将军令与我,我明日随身带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