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24章 进取濡须(下)

第24章 进取濡须(下)

    第24章 进取濡须(下) (第3/3页)

照朱车骑和胡侍中的说法,粮草军资全弃了,待离城后尽量焚毁,只将士卒带到南岸春谷去,随后再去芜湖。”

    “实在……实在太过可惜了。”太史享摇了摇头。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张承也叹气了起来:“朱车骑说的明白,若是再不撤,恐怕魏军水军就要截断大江,到时再想南归就麻烦了,濡须此处一时并无援军可至,卫将军的军队此时应该还在江夏!”

    太史享本就动摇,如今听闻胡综万人来援,朱然却趁机要将士卒尽数撤走,以及如此颓唐的局势,心头几分惆怅几分感伤,还有多半对吴国前途渺茫的担忧,本能的应了一句:“属下明白了,那我去召集军中各司马都伯,告知此事。”

    随即转身欲走。

    “元复稍待。”张承拦住了太史享,而后拍了拍太史享的肩头:“既是撤军,总要有先有后。元复所部素来精锐,可愿为东坞大军断后?”

    太史享表情有些呆住了,但他的牙齿已经咬住了嘴唇内壁,开始暗恨了起来。努力深呼吸几次平复了心情之后,一口浊气呼出,太史享朝着张承拱手道:

    “总要有人后撤的!既然如此,就由属下来为将军断后!我部集在城北,将军引本部三千众到城西南水门处就好!”

    张承面露从容之色:“辛苦元复了。待得胜回军之后,我来为元复请功!”

    太史享没有说话,匆匆点头,而后转身北走。

    刚开始的几步还有些不太稳,胸膛中的心脏砰砰跳的厉害,令人不适。随着太史享离城北愈加靠近的时候,不知怎地,脚步也变得愈加轻快了起来,腹中浊气尽出,脑中也如释重负般的清明了起来。

    投魏一念起,霎时天地宽!

    朱然与胡综约定的时间很快便至,西坞、东坞两坞本就是建在水旁的坞堡,城池坚固之余,仍然保有靠近水的便门和水门。

    不得不说,吴兵速识水性和舟船,胡综所领的本就是吴国中军精锐,而濡须作为吴军永久性的要塞,中洲上各项物资和大小船只也都不缺。濡须水左右绕过中洲入江,东面宽五六十步,西面宽近百步,竟在半个时辰内由各船首尾相连,硬生生的被胡综所部造出了两个形制古怪,但算勉强能用的浮桥来!

    东坞、西坞内的吴军鱼贯而出,朝着浮桥涌去。

    路已铺好,东坞的张承、西坞的朱然都在第一波出濡须坞的军队之中。按照军令,士卒们需要各持兵刃带好自己的革囊用具。

    可真正执行起来,除了张承和朱然亲自所领的第一波出逃的军队外,后面的军队纷纷弃了盔甲、长兵,弃了腰间环首刀的也有不少。本来有纪律和前后次序的撤退,在张承、朱然率先到达濡须中洲后,秩序渐渐失控,吴军士卒争抢着挤上浮桥,被挤到水中的吴军士卒根本没人看顾,而他们自己也不争辩或者呼救,对自己的同袍都有足够了解,心知他们定不会救,区区近百步宽,各自奋力朝着中洲游去,场面一时壮观。

    “后将军所部走了多少了?”濡须东坞北门处的太史享发问。

    都伯许利答道:“应该走了一千多了,尚有一半在后。”

    太史享点头:“我对张承也好,对吴国也罢,仁至义尽了。看来吴国将亡,魏国素来宽厚,诸君随我投魏共享富贵吧。”

    “打开城门!”(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