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政事纷扰 (第2/3页)
帝反常的一个沉默,就让陆逊心中顿时警觉了起来。陛下曾与臣子们说过,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如今从政事来论,陛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平灭吴国已成定局之时,外部的政治问题已然缓解,内部的政治问题就要提上来了!
若继续从外部来论……吴国此时刚刚死了个皇帝,难道就没有政治危机需要爆发吗?吴、蜀二国之间的盟约真正牢固到连孙权死了都要继续维系下去的程度吗?
而若从内部来论,仗打到这个份上,吴、蜀两国联盟必不能持久。大半个天下都归了魏国,吴蜀国势岂能久乎?
单论一个最最基础的问题,攻伐江陵的功劳当由哪一个将军来立??
显然,陆逊抓住了皇帝此刻关心的本质问题,既然可以被称之为问题,就是要经过反复的琢磨和研究,陆逊也不能一时将其想的清楚。
但这是大魏皇帝陛下驾前。朝堂上最不缺的就是人精,裴潜、王肃、黄权、刘晔……哪一个不是久谙政事、琢磨人心的高手?皇帝露出一个微不可查的信号,这些人竟然全都在同时接住了,同时思索了起来。
反倒是在场的曹真、曹植、曹泰、程喜这些将军们一时茫然,桓范似乎发觉了哪里不对,眼神止不住的乱瞟,到底是比裴、王、黄、刘、陆这些人差了一些……
而此时众人的同时沉默,竟似蓄力待发一般,只待哪一个人作出头鸟率先来说。
枢密副使刘晔素来快人快语,但处于这种场合,他心中也难得生了几分畏惧,尚在纠结该不该最先开口……
很显然,硬刚吴蜀的十万联军不是最合适的选择。将他们冷在江陵一段时间,不说半年,哪怕三个月也好,内部起来的纷争定会破坏这个已然不平衡的联盟。
更何况,曹真作为此处名义上的主将,已经取得了最大的一份功勋。若是真如曹真所说聚众二十万来打江陵,且不说后勤够不够、能不能打的下来,难道灭吴的首功全要让曹真得了吗?
陛下愿意看宗室将领权重到这个地步吗?该不该选些其他将领来立功?
刘晔纠结,同样素来积极的裴潜也在纠结。
在裴潜看来,曹真封王已成定局,而伐吴首重水军,陆逊作为水军主帅、吴地旧人、陛下妹婿,身上的一个王爵似乎也跑不掉了。而满宠之处迟迟没打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