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目标:李世民! (第2/3页)
   “我叫张衡。”青年现在完全没有了生疏感,自如地回答。
    他是历史上改良造纸术的张衡,和汉代的天文学家只是同名同姓。
    “好的张衡。”
    李明向他招了招手。
    “?”
    张衡疑惑地弯下了腰。
    李明这才勉强够到他,踮起脚尖,语重心长地拍拍他肩膀:
    “工坊就交给你来负责,务必保证生产和研发都不要落下。
    “多劳多得,我会给你加工资的。”
    张衡被这古灵精怪的小孩逗笑了,随即郑重地作揖。
    “必不负所托!”
    …………
    “可惜当时你们不在。
    “明爷只说了一席话语,就让工匠们心甘情愿地卖命,简直神了!”
    回去的路上,来俊臣得意洋洋地向贵族子弟们吹嘘着。
    小伙伴们听得半信半疑。
    明哥善于煲心灵鸡汤,他们是知道的。但把几十个成年人忽悠瘸……
    “是贱籍。”韦待价一脸黑线地解释:
    “是李明殿下出钱,把他们赎出来了。”
    哦~原来是资本的力量。
    孩子们懂了,继续叽叽喳喳地聊着天。
    家境优越,又是无忧无虑的年纪,没有什么事能让他们真正感到烦恼。
    但自从离开书坊以后,李明就一直沉默不语。
    那些瘦骨嶙峋的工人们,一直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要论滤镜,他对唐朝又何尝没有滤镜?
    武德充沛、万邦来朝、盛唐气象……无一不令华夏儿女神往。
    然而繁华的表象之下,居然是森严僵化的等级制度。
    而且不止是贱籍,细究起来,唐朝的“定体问”还真不少。
    比如府兵制,士兵闲时为农,在家屯田屯得好好的,突然被拉到几千里外去打仗。
    也难怪后来无以为继,到贞观末期就逐渐被募兵制代替,成为了盛唐自爆的导火索。
    还有“均田制”,理论上给每户劳力均分土地,耕者有其田,但其实肥沃的良田大多被士族豪强兼并了。
    而农民却还要按照理论上分配的账面土地,承担对应的税收和劳役,即“租庸调”。
    结果可想而知,种一亩的地、交十亩的税,这地谁爱种谁种。
    农民大批抛荒逃亡,进一步导致土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里,经济基础“均田制”名存实亡。
    也无怪乎唐朝最后没逃过历史周期律,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