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二十七章 先给点钞票

第二十七章 先给点钞票

    第二十七章 先给点钞票 (第1/3页)

    三天后,外滩轮船招商局。

    历经两场豪雨,沪上秋意渐浓,天气也随之陡然转凉。

    临近晌午时分,街面上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车铃声响。

    远远望去,人随声至,一辆黄包车由远及近,最终在招商局街对面缓缓停了下来。

    旋即,一双黑色皮鞋踩在湿漉漉的地面上。

    刘雁声缓步走下黄包车,左右顾盼了片刻。

    他身穿一套崭新的银灰色西装,手里拎着公文包,油头粉面,文质彬彬,看上去活像是某家洋行的大买办,或是游走于华洋之间的国际律师。

    黄包车夫指了指不远处的小报摊儿,嗓音沙哑地提醒道:

    “刘先生,我在那边等你。”

    “好,多谢。”

    刘雁声点了点头,随即转身看向街对面那栋红褐色的三层建筑,不禁微微皱眉,似乎有点失望。

    轮船招商局原本是李中堂筹备的“官督商办”公司,从创立之初,就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

    清廷倒台以后,交通部几次想要插手接管,结果却在各大股东的联合抗议下,始终未能如愿。

    当然,规模如此庞大的航运巨头,想要彻底摆脱官府的影响,显然也不切实际。

    因此,轮船招商局向来是“亦官亦商”,既是自负盈亏的民营公司,又算得上是半个官府衙门。

    黄浦江沿岸,多半数的驳船、码头、货栈,全都是招商局名下资产。

    各大帮派你争我夺,斗来斗去,最后还是得来这里开份经营证明,才算是将码头彻底拿下,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

    然而,实力如此雄厚的航运公司,其总部大楼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气派。

    刘雁声站在原地,紧了紧领带,掸两下西装,又捋捋头上的发型,直到将自己拾掇得格外体面以后,方才穿过马路,迈步走向轮船招商局大门。

    见到接待人员,说明来意,核查约见信息。

    紧接着,刘雁声便在招商局职员的引领下,来到走廊拐角附近的一间办公室门前。

    “咚咚咚!”

    轻轻叩响几下房门。

    俄顷,屋内传出一道鼻音很重的回应:“进!”

    刘雁声径自转动门把手,面带微笑地走进办公室内,目光环视一周,旋即忽地定住,连忙上前躬身行礼。

    “哎呀,您就是徐经理吧?”

    他一边快步走向办公桌前,一边笑呵呵地伸出手。

    “在下刘雁声,幸会幸会!”

    此时,办公桌后头,正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大方脑袋。

    徐怀民身宽体胖,面堂红润,是轮船招商局内专门负责码头营运的经理。

    权力不算大,但油水很足。

    在这位置上干个三两年,足够捞得盆满钵满。

    不过,轮船招商局虽以航运为主营业务,但几十年来,发展至今,其商业版图早已遍布沪上的各行各业。

    银行、保险、矿业、地产……

    这些才是招商局来快钱的营收重点。

    相比之下,小小的码头生意,无异于仨瓜俩枣,实在是不值一提。

    因此,尽管徐怀民有委任码头经理的权力,但在轮船招商局内部,却根本谈不上是个实权派。

    毕竟,码头经理只是听起来风光,若是换個名称,改叫装运帮办、装运工头、装运把头儿……

    听起来立马掉了档次,似乎也就那么回事儿。

    但人在这个位置上,总免不了常年要跟帮派势力打交道。

    十里洋场的地痞流氓有求于他,自然全都虚着他,久而久之,这人就有点拎不清了。

    徐怀民渐渐错把手中的权柄,当成是自身的实力,人也愈发自视甚高,乃至时常在夜里于灯下幽幽感叹:

    唉,这十里洋场要是没有我,不定得乱成什么样呢——我呀,不易啊!

    徐怀民既然自认可以调停帮派纷争,当然没把刘雁声放在眼里。

    见对方笑脸而来,他也只是懒懒地欠了下屁股,勉强握握手,旋即便自顾自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只鼻烟壶,用小拇指抹在人中上,猛吸两口,打了个喷嚏,一边在那瞎忙活,一边不正眼地开腔问话。

    “听说你想求我办点事?”

    “对对对,无事不登三宝殿,确实有事相求。”

    “哦,规矩懂不懂啊?”徐怀民仰起脑袋,鼻孔朝天,撇着张嘴问。

    “那当然,规矩都懂。”刘雁声朝门口看了看,随即转过身,轻轻拍两下公文包,笑呵呵地压低了嗓音,“徐经理放心,钱都给您准备好了。”

    “嗯,那就坐下来聊聊吧!”徐怀民朝斜对面的椅子扬了扬下巴。

    刘雁声俯身坐下来,打开公文包上的铜扣儿,从里面抽出一纸巴掌大小的票据,搁在办公桌上,轻轻推了过去。

    “徐经理,这是国民银行的一万块汇单,请您笑纳。”

    徐怀民抻脖瞅了两眼,没拿,转而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