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三章 太乙符阵度旱魃 (第2/3页)
合了明治山与摩崖山的传承,决定在超度法上主修太乙救苦天尊的传承。
毕竟在灵宝度人一脉上,有阁皂山珠玉在前,自己又与宋纪枢私交甚好,没有必要两人在同一道法脉上使劲,太乙救苦和灵宝度人各有侧重,分修两道互相参考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灵宝度人一脉是显教,太乙救苦天尊的传承在当世稀少,为往圣继绝学本来就是三清山万法派的教义。
除此之外,在伏霞湖,他同样意识到阵法是能左右大局的关键,这同样是他薄弱的点,所以直到现在,本尊程心瞻也还在宗里时常拜访白虎山和百草山,跟随山里的长老学习阵图之法。
当下,他就要利用所学,在继续壮大尸体残念的基础上,还要在尸体残念中孕育出灵性来。
他要同时施展太乙救苦妙法与玄冥宿识养尸术,助龙伯炎回忆生前记忆壮大残念手刃仇敌,并且向死而生孕育灵识成为尸修。
以前没有人这么做过。
但万法互参,这同样是三清山万法派的教义。
他开始起符,起的是太乙符阵。
他能施展「青华长生咒」,就能凭借着自己对太乙救苦天尊传承的所学所想,再创新咒;他能再创太乙新咒,就能凭借着自己的符道造诣写出与太乙道法相配的符来;他能写出太乙符箓,就能凭借着自己新学的阵法之道组成符阵。
这,就是万法派。这,就是三清山掌教心中千年难遇的道种。
现在山魈元神被他锁住,他高祭「玄机无漏符」于顶,神符洒下一片清光,将整个地下庙洞全部笼罩,又洒出一片纸符紧贴在洞内土墙上组成隔音法阵。
随即,他便撤去了隐遁之咒,堂而皇之出现在山洞内,跃出了脏污的火塘血池,在池边站定。
他心中暗自动念,内景世界里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这具化身的内景世界中,绝大部分都是漆黑的,因为这具化身炼化还不久,叶莲臣还没有太多时间来开辟窍穴,因此有光亮的地方连竹身都远远不如。
准确的说,这具化身体内只有三处窍穴被叶莲臣开辟了。
一处是泥丸宫,但还称不上紫阙,用来寄存元神与「绛紫替命镜」。
一处是黄庭宫,用来寄存金丹与「玄机无漏符」,这也是这具化身的三境法力源泉。
最后一处是二十四节脊柱,在内丹道术语里,又称其为「河车」、「天柱」、「玉柱」、「灵枢天象二十四府」等,被认为是人身内景世界顶天立地的支柱,同时也是法力贯通全身的枢纽。
在渡劫归宗后,程心瞻修行太乙救苦法统,并在摩崖山演教殿的密藏偏殿里,观想了太乙救苦天尊神形,缔结太乙救苦天尊内景神。
而用来作为太乙救苦天尊内景神行宫的,就是他专门开辟的二十四节脊柱。
他开辟二十四节脊柱,取得是二十四这个先天之数,相传太乙救苦天尊执掌青华法界二十四地狱,赏善罚恶,超度幽魂,是极为适合作为太乙救苦天尊内景神的身宫。
而叶莲臣再入湘西魔窟,别的内景神可以不带,但这位救苦天尊自然是要带上的。
此时,在化身脊柱二十四狱底层,坐落着两团清光,一个是「太上天都箓」,另一个正是太乙救苦天尊神形。
他的这枚「太上天都箓」因为其容纳、变换、通神的本质以及被五境真人蕴养过的缘故,是程心瞻肉身、竹身、符身三身中最先吸收掉劫雷的,也因此被叶莲臣带了出来。
而太乙救苦天尊神形更是稳稳压在「太上天都箓」之上,巍巍然神圣:
天尊脑后浮显青金镜轮,身披青玄法服,头戴莲花冠,三缕长须垂胸,隐泛灵光,左手执碧玉柳枝,右手托净瓶,足踏九色莲台。另有九头青狮伏于台下,鬃如青焰。
叶莲臣动念,九头青狮吼叫,载着天尊沿二十四节脊柱飞升,「太上天都箓」紧随其后,一同离身来到外界。
这一次,叶莲臣没有让内景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