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禅观与净土 > 第4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4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4集《禅观与净土》往生篇 (第2/3页)

寂静的心中,才能够把相状现出来。你必须有一个止的过程,才能够观,否则容易出事。

    举一个例子,我们过去在参加斋戒会,有一天要做晚课,一般我们都是在大殿拜佛等忏公师父出来;他老人家一出来,晚课就开始。一般忏公师父在晚课前不开示,都是在晚课中间止静才开示。但是这一天很特别,还没有做晚课,老人家就拿起麦克风开示,就是有事情了。他说有些人在看佛像,就一直看、一直看,这是不对的,这样容易出事的。可能他老人家看到有些人看佛像眼神不对了,老人家是高手,一看就知道。会出事容易着魔。不是影像有错,是你用攀缘心看佛像,就不是借相修心了。诸位,你用攀缘心来观想极乐世界的宝树,那还是取相分别。你不是借相,你的心态是在执著攀缘。

    所以,当你要把极乐世界的大地、宝树、莲花现前之前,请做一个动作——把心静下来。你用有所得的攀缘心观宝树,那就不对了。善导大师在讲借相的时候特别强调,你必须让心寂静。善导大师说为什么修大地,开始观之前,要让你先观水,见水澄净!就是让你的心如止水,这个是表法。比方说你的欢喜是大地、宝树,或者你相应的是莲花,都没关系;请你先把心安住、把六根收摄了,再把莲花、宝树现出来。你要有“都摄六根”的过程,不像持名,持名它本身就是收摄性的,它不需要一些前方便,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

    丁三、池水庄严(分二:戊一、总标。戊二、别释。)

    好,我们看最后一段,池水庄严。看总标。

    戊一、总标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 交错光乱转

    —《往生论》—

    池水讲到两件事。第一个,“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这个地方是说明极乐世界的七宝池、八功德水的位置,它是处在千万种的、很多的宝树,中间才覆盖了很多的水池跟流泉。

    我们在《阿弥陀经》可以知道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但没有说出明确的位置。《往生论》就明确说明了七宝池、八功德水就在宝树中间的空档,就是宝树跟宝树的中间,兼带了很多的七宝池、八功德水。然后,阵阵的微风吹动树叶的时候,花叶的光明就交错流动地照耀在泉水的上面。看样子宝树跟泉水是距离很近的,就在附近而已。这一段等于是标出了一个八功德水的位置了。

    戊二、别释

    好,我们看别释,别释当中,我们先看前面两段。

    结前启后

    次当想水:

    明标池体

    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 。

    次当想水。前面在作大地想之前,有作水想。但前面的水是静态的,观水澄净。这个地方的八功德水是动态的,它已经观到后端了,你的心是寂静了,这个是动态的。这个水是怎么个动法呢?看下一段。

    极乐世界有八种功德水,一一水七宝所成,水是由七宝水池的本体所承载的,用七宝的水池来承载八功德水。七宝的体性是柔软的,水是从哪里来呢?“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不是从山上流下的水泉,它是在水的中间,有一颗如意珠王,这个如意珠王就向四面八方分出十四支。为什么是十四支呢?古德就解释说“十”表示它的数量是圆满十方,“四”表示它的本质跟大般涅槃相应,“常乐我净”,十跟四加起来就十四支。十四支,每一支的水流是作七宝妙色,在八功德水四边的渠道是黄金所成,在水下面有金刚沙来做底沙。水是怎么来的?就是如意珠王所流出来的。

    所以,我们看这里面的水跟前面的水,前面是静态,这是动态。水一流动,当然就有它的作用,看水一流动,就发生什么事?看下面两段。

    莲花庄严

    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

    水演妙法

    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

    流动的水主要有两种功能。第一个是运载着六十亿种七宝所成的莲花,每一个莲花有多大呢?正等十二由旬,这么大的一个莲花,有六十亿种。摩尼宝珠的水流动以后,它不是运载莲花而已,水有一种功能——“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八功德水是流动的,它往哪里流动呢?因为八功德水旁边就是宝树,所以它流动到宝树的花间,就在树叶上下流动,这是第一个。

    水是有两种方向流动:第一个是往树叶流动;第二个是在自己的八功德水流动。不管它在哪里流动,它一旦动,就开始说法,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或者赞叹大乘诸佛的功德庄严,让我们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水主要就是运载莲花,而且它在流动当中还说法,有这两种特色。

    好,我们看最后两段总结。

    结归佛力

    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总结观名

    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观无量寿佛经》—

    八功德水是从如意珠王流动出来的十四支,如意珠王本身除了流出水以外,还做了一件事情——涌出金色微妙的光明。光明干嘛呢?化作五百种颜色的鸟,鸟可以赞叹念佛、念法、念僧。“哀”就是清澈,“雅”就是高雅。我们在《阿弥陀经》知道极乐世界很多的白鹤、孔雀、鹦鹉、舍利来说法,但《阿弥陀经》倒是没有说明鸟是怎么来的?《观经》就明确的说明,鸟是如意珠王先放出金色的光明,然后光明当中,再把它变化成百宝色鸟,是这样来的。鸟干什么呢?就在这个地方说法。总结,是为八功德水想。

    我们一般到极乐世界,第一个地方去哪里你们知道吗?对,是去莲花。你不是一开始往生就到宝树,不是。所以,很多人修莲花观是有道理的,这是第一站,叫做受生的处所。当然你如果品位高,莲花待的时间就比较短,甚至于可能一天都不用待,直接就走。如果是品位低一点,可能要在莲花待一段时间。不过没关系,莲花也是极乐世界,里面也是安乐解脱。差别在哪里?你可能没办法亲近十方诸佛,但是其他的安乐、解脱都是差不多。

    等到莲花的过程结束,你就可以离开莲花了,就在宝树、宫殿、楼阁,在那个地方活动;或者你愿意亲近十方诸佛也没问题,因为你有神通,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再回到极乐世界等等,它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这个地方讲到生处、住处。生处就是莲花,住处就是宝树、楼阁。

    我们庄严想就讲到大地、宝树、莲花三种,这是基础。

    好,我们回答三个问题,请说。

    【学员提问】:法师,阿弥陀佛!现在我们流通处都有那种3D动画的,就是用3D动画把十六观经画出来。弟子想要听听看,法师对3D动画画极乐世界,或者是十六观的一个观点跟想法。还有我们可不可以用常常看动画,然后来做十六观?感恩法师!

    【师父答疑】:这个相状画出来当然好了,它只要合乎修多罗、合乎经典。我会是这样想,你最好把《观经》、《往生论》先学过一次,你自己要有概念。要不然你看到3D,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因为极乐世界的相状是很复杂,非常精致。

    诸位,你想想看极乐世界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咱们先不讲怎么创造,阿弥陀佛光是思惟就思惟了五劫。你说极乐世界光是构想就构想五劫。很多人说极乐世界跟诸天一样。那如果极乐世界的庄严跟诸天一样,阿弥陀佛有需要思惟五劫吗?他把诸天拷贝下来就好了,他有需要思惟五劫吗?那肯定比诸天更精致。

    你如果说是经过正统教育,再去看这个图,你就知道它的次第。我们凡夫的心是要有次第的,我们可不是佛陀的妙观察智,我们是第六意识的有相分别,要一个一个来,佛陀在看相状,那是如镜现相,没有次第同时显现。所以,你最好老老实实地先把经典里面的文字般若搞清楚。你再来看就知道我先看大地、琉璃地,然后宝树怎么怎么的,然后看宝树跟宝树之间有什么池水,池水里面有很多的鸟,你就可以层次分明的把它观出来,这第一个。

    第二个,如果你要把当作修观,记住,你心散乱的时候不要观,一定要寂静的时候再观。因为你散乱心的时候,容易动攀缘心,用有所得心来观极乐世界,你的心攀缘,就不是借相修心了,你落入了取相分别。极乐世界的相状被你这么一攀缘,变成不是极乐世界的相状了,这样你听懂吗!

    持名跟往生,持名是你怎么散乱都没关系,只要听佛号声音,持名它是六根的收摄,观想它要名言分别;如果你心散乱的时候,的确是有一些潜在的问题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警告修观要注意,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我觉得净土宗有一点矫枉过正了。刚开始修观可能有些人出错了,后来大家完全不修观了,就完全封死。完全不修观,大家对极乐世界就完全陌生,我们变成只停留在念佛,而不知道怎么往生了!

    我觉得中道的做法是七分持名,三分修观——中道。修观的比例过高我也不同意,但你完全不修观,对极乐世界一无所知。那怎么欣求极乐呢?心中没有相状,你就不能带动念想,没有念想怎么会有往生的意愿呢?这是空谈。从唯识的角度,我们不可能对完全陌生的东西产生好乐,这不合乎《唯识学》的念想。一个人要有想象力,一定要有相状,没有例外。你没有相状,就不能带动念想;不能带动念想,你就什么都可以;到了临命终的时候,诸天来你也可以。因为你心中没有东西引导,那就由外境引导你。

    诸位,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不见得是第一个出现。除非成就念佛三昧,你把净土宗操作成业尽情空,娑婆世界的妄想全部被你调伏了,不可能出现的,这种人太少了。我们一般都带妄修真,带一点娑婆世界的攀缘、也带一点极乐世界的念想,只不过我们的念想力量强过娑婆世界的念想,如此而已。你没有本事把娑婆世界无量的念想全部调伏。在这种真妄交攻,娑婆世界的快乐影像诱惑你的时候,当然就是你那个心的坚持。你心中有极乐世界的念想,会告诉自己非所愿也。

    你心中没有念想,怎么坚持呢?就像古人说的,临命终的时候,心思何等散乱、诸天的快乐何等殊胜,你过得了这一关吗?你心中没有念想,表示你六神无主,这个时候你很容易受到刺激。所以,画出3D的动画我同意,但是画的人你最好是把这个读一读,别画错了。第二个,去解读的人,你自己也要学习,就可以一个层次、一个层次把它区分出来,但是要在寂静的心中去观。

    好,第二个问题,请说。

    【学员提问】:法师,我们去成熟净土的念想,最好往生的状况是在四大分离之前,第六意识还分明的时候(师:是),就能够成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