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休要聒噪,就这么干! (第2/3页)
一边浇铸,一边不断搅动,试一试……”
“大王与小的所想,如出一辙,只是模范狭窄,搅动也不便,得极为熟练的手法,小的也想,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想着是把模范放在一个可以来去震动的基台上,如此试一试……只待小的先看看这个基台如何办……”
凌振当真专业,这个时代的人,智商一点不比后来人少……
苏武更来一语:“这般,你回头就先用铜试一试,铜会好很多……”
“制大铜炮?”凌振一愣,倒也不是他不懂没见过,而是铜,真的贵……
铜是什么?铜就是流通的钱,社会上能见到的铜,几乎都被铸成了钱!
一千斤的铜,那是多少钱?
这一门炮下来,那得值多少钱?
“你别管这些,一个半月内,能造出来就造,能造多少造多少,一千斤至少,两千斤也可……至于铜,某自派人与你送去,先送……两万斤!若是你还要,就地在京东再给你筹!”
凌振显然有些惊住了,大王能找什么铜送来?岂不就是一贯一贯的钱?
“如此,若是能造个十门二十门一千斤的大炮,再好不过,若是更多,那也更好,如此上阵,大炮在后打弹丸,虎蹲炮放前面射铁砂……如此配合,在入阵之时掷雷……效果定是极佳……”
苏武自己心中也在盘算,其实这些东西,加在一起,杀伤能力也不会很大,造不成那种所谓单方面碾压屠杀的局面。
但……这玩意,只要出现在与女真的战场上,定能打得女真措手不及,一阵接去,定可把女真锐气立马打散……
如此,足矣!
便是使这出其不意的一次,就能回本,乃至就直接奠定了与女真战局的胜负之势!
“大王,小的定是尽心尽力把差事办妥,稍后小的也不入京去看了,这就快马先回去……”
凌振着实压力也大,时间紧急。
苏武点头:“带来的三千斤火药,便要留一些人手在军中,教一教军汉们如何操弄药包,乃至在马群旁要多响,让马匹早早习惯……”
“哥哥,这事交给洒家就是……”鲁达在旁,摩拳擦掌,显然也想爱上了这威力巨大的东西。
“好,交给你,弄两个……四个营的军汉,先把这火药熟悉熟悉,炮啊雷啊,都操弄操弄……”
苏武此时当真高兴,早早的投资,此时当真见效。
不论什么时代的科技,归根结底,离不开花钱,离不开穷举法这一套。
往后生产工艺的提高,其实用不着苏武自己花多大心思,只要这个行业能持续有投入,苏武只要一直有需求,行业规模一直在……
自有能工巧匠会解决所有的大小事。
苏武要做的很简单,给钱研发,提需求,真采购!
最多最多,像今日这般,出一点小小的主意。
炮啊枪啊,发展起来的速度,兴许还会超乎苏武的想象。
火绳,燧发,前装,后装……
苏武也想起一句话来,工业的最基础是什么?
其实就是各种螺丝,其次是各种齿轮……
如此,就是机器了,各种各样的机器……
当然,其中还有一点,那就是动力输出,煤炭……
好似真不难……当然,这是苏武自我的暗示,不论多么任重道远,苏武都得把这些事看简单一点,如此信心就足,更有动力去做……
“某回了,你加快,不可懈怠!事关家国大计!”苏武着实是个黑心老板,已然就去上马,回头还有一语:“与中书门下取个令,二府三司,三省六部之外,另设一个匠作部,与六部平级,擢升凌振为从三品,匠作侍郎!”
苏武头都不回就走,话语却在,好似随口而出,却就是苏武改革一切的第一步。
凌振愣在当场,整个脑袋里只有一个疑问,几品?
还是旁人推了他一下,他才反应过来,对着苏武的背影躬身大拜:“拜谢大王隆恩浩荡!”
大王背影在马背上越奔越远,凌振还呆呆问左右之人:“是几品?”
“从三品!”
“啊?”凌振还有些晕晕乎乎,什么就从三品?
从三品是什么?那是朝廷最核心的官员才有的品级,怎么就从三品了?
苏武没有答话了,脑海里许多事,三省六部,成了三省七部,可不是简简单单给凌振封个官就行的……
那是一整套的班子,还要有办差的衙门,固定的经费,匠作的场地作坊……
许多事,整个框架,都得苏武自己来定,这事,旁人也不会也不懂,也明白不了苏武所想所谋……
苏武回去,自是要立马动手,把这一套框架先给定下来。
却是苏武之令,到了中书门下,自也有一番商议……
相公们自是认真的,程万里也好,宗泽也好,赵思诚,乃至三司张叔夜……
吴用也多在政事堂走动,虽然他是翰林学士,但他也在这里办公。
众人商议来商议去,便去见苏武……
还是那福宁殿,几个人都在……
苏武提笔在写,头也不抬:“说事!”
宗泽拱手上前:“大王,这个匠作部,与六部平级,是否……倒也不是说此事不重要,但如此,岂不六部成了七部?本就有工部,何不把此衙门直接归在工部之下?”
“不必,就这么干!七部有何不可??”苏武如此一语。
显然这事在苏武心中不一样,工部,其实更多是工程部。
匠作部,那是工业部!
两个东西,得分开来,把品级提起来,话语权与重要性,才能凸显出来,不免也有财政上的权重问题,都在其中。
张叔夜便是来说:“大王,此事,却还涉及度支之事,这匠作部,可是要与六部一般?”
苏武点头:“那是自然……”
张叔夜就在皱眉,本身还没捋清楚,天下处处都在要钱,还来个吃钱的大户……
便是吴用来说:“大王,下官以为,此衙门,还是归在工部之下比较好,工部之下本身就有许多官吏,还有许多能工巧匠,如此互通有无,节省人力物力,节省官员职位,节省……”
苏武抬头去看吴用,只有一句话:“休要聒噪,就这么干!”
这要解释去,得多少口舌?且解释得通吗?
到时候,不免又是一通辨经,越辨规模越大,乃至满朝文武,一个个都要说几句来……
苏武深刻知道,想要节省行政的成本,想要提升行政的效率,有时候,就需要强势的一言堂,就这么干!
他能做到强势一言堂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因为子孙后代,很有可能是做不到如此一言堂了,也不会再有苏武这般的前瞻……
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