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 大订单啊,5个旅的WZ-122坦克订单! (第2/3页)
?”
“没有的事!”
谢威坚决否认。
总不能说,自己是跟原本世界里的汽车四儿子店学习的吧?
维修技术没多少,做做保养,换换机油啥的就完事儿。
维修?
直接换总成,那不比维修来得快?还对维修工人要求降低,进而节省工资成本。
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目前国内是缺乏技术人员,谢威不得已的选择;而四儿子店的行为是工业制造水平达到了很高程度,大规模批量制造成本降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行吧,我们尽量再把容易出故障的设计修改一下,再进行制造吧。”
祝总听完谢威的话,沉默好一阵,才神色严肃地同意谢威的要求。
“如果制造,617那边需要多久才能完成样品生产?”
祝总来自201研究所,加上现在哈工大跟617保持高度合作,知道541最终的命运谢威也没想过把订单交给尚未完全完成建设的541坦克基地。
541要生产WZ-122坦克,需要添置不少生产设备,并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升级。
那根本就是浪费本来就不多的经费。
“最少需要半年。”
“问问四个月能完成生产吗?”
谢威摇头,半年太久。
不利于后续订单。
“不行,至少得半年。我们需要对目前的一些设计进行修改,修改后还得试验!”
祝老总在这事情上非常坚持,不管谢威怎么说,他都是不做任何让步。
“行吧……”
无奈之下,谢威只能作罢。
“半年?时间太长了!”
阿卜杜拉对谢威的回答非常不满意,“这只是一个连的装备,都需要这么长时间,如果我们需要装备5个旅的坦克,这得多久?”
“哦?”
谢威一脸意外,连坦克性能都没看到,就准备增加订单?
闹呢!
“当然,这需要你们交付样品后,部队进行测试,甚至是看实战效果,才会最终下决定的。”
阿卜杜拉丝毫没觉得不好意思。
“将军,非常抱歉,我也希望更快交付……”
谢威把情况做了介绍。
并且直接邀请阿卜杜拉到学校旁边的那个现在已经有武装警卫驻守的总装试验车间去看现场。
车间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排装配到不同程度的坦克。
每一辆周围,都围着数量不少的技术人员跟工人。
在这些人群中间,有着一些阿拉伯人,也有巴基斯坦人。
阿拉伯人是哈工大帮着培养的伊拉克骨干后勤维修工程师。
巴基斯坦的则是培养的生产建造工程师,为技术转移做准备。
“这里面这么多坦克!不少都已经完成了生产吧?”
看到眼前这一排超过十辆的坦克,阿卜杜拉脸色难看地质问谢威。
不是说生产缓慢?
12辆都得半年后交付?
眼前这一批坦克就足够他们要求提前交付数量了。
“将军,这里的每一辆坦克,都有很大不同,从最边上那一辆开始,后面都是对前面坦克进行改进后的实验产品……这一点你可以询问贵国在此接受培训的工程师……另外还有贵国在此接受培训的种子教官,他们正在测试场……”
谢威开口说道。
阿卜杜拉向着一辆坦克旁边的技术人员走去。
技术团队中两名伊拉克后勤维修工程师见到他上前,立即挺直了胸膛,站得笔直地敬礼。
阿卜杜拉先是问两人是否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又问学习有没有困难,然后才询问这里面坦克的情况。
得到的答复跟谢威说的没有任何区别,阿卜杜拉才不得不作罢。
参观完试验车间后,即使谢威刻意向对方“无意”展示了陆军野战部队的伴随放空系统,阿卜杜拉依然没有表现出分毫兴趣。
“没办法,近程防空系统对方根本不买账。在这些家伙眼中,美国跟苏联的才是最好的,但凡有可能,他们都不愿意购买以落后为代名词的中国武器装备。”
送走阿卜杜拉后,面对刘德宝等人的询问,谢威耸耸肩,摊开双手一脸无奈地说道。
“也不见得吧?这次波斯人不只是为了我们的远火跟单兵火箭筒、狙击榴等武器,更是为了坦克以及装甲车!”
这次刘德宝摇头,并不支持谢威的判断。
“哦?波斯人已经跟617接触了?准备买69-2坦克?”
谢威接连问出了两个核心问题。
霍维泽之战,让两伊双方本就不多的重型装备损失惨重,尤其是坦克跟装甲车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