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340章 少壮难制

第340章 少壮难制

    第340章 少壮难制 (第2/3页)

呢?”李骥继续反问曹茂,曹茂不想陷入自证,因此改换话题道:

    “节帅是不可能现在谋逆的,阿兄若是想让某劝节帅起兵,那恐怕是找错人了。”

    曹茂话音落下,李骥突然开口道:“我们已经休养生息了那么多年,一个个都从二三十岁熬到了三四十岁。”

    “如今节帅也三十岁了,继续等下去,节帅还能有多少年去逐鹿天下?”

    “我听闻节帅让你去挑拨朔方军内部的胡人作乱,但这样徐徐图谋又需要多少年?”

    “朔方军不过五千兵马,张直方又是个酒囊饭袋。”

    “若是节帅开口,我麾下刘英谚都能提兵五千,将其讨平,拿下朔方军所辖四州之地。”

    “即便朝廷举神策军及京西北八镇来犯,我们也能将其击退,甚至谋夺关内与剑南、关中之地。”

    李骥不断怂恿曹茂,但曹茂态度却十分坚定。

    “我不想管这些事情,我只知道,节帅自有主意,我只需要按照节帅的安排来操办便足矣。”

    话音落下,曹茂起身朝几人作揖:“政务繁忙,便不与诸位阿兄用膳了。”

    他转身走下楼去,马成见状微微皱眉:“曹小子不答应,耿明和张昶又是死脑筋,陈靖崇和高进达不回应,现在我们怎么办?”

    马成心里焦急,没有人能拒绝从龙之功,除非让他成为那条龙。

    但是在陇右诸将心底,那条龙只能是刘继隆。

    马成的身体还算健朗,但他始终心里没底,毕竟再过几年他就六十岁了。

    马懿虽然颇有才干,却也需要时间成长。

    和平时期想要擢升实在太难,唯有挑起战事,才能不断得到擢升。

    想要自家不受落寞,马成能想到的就是在自己死前,最少扶持马懿成为一州刺史。

    二十几岁的刺史并不少,至少在陇右来说是这样的。

    但那是十年前,河陇动乱,每年都要打仗的时候。

    如今河陇太平,没有仗打,马懿只能跟随土浑讨击军去伏俟城当个普通的兵卒。

    按照刘继隆给临州大学子弟定下的规矩,马懿还需要当一年多的兵卒,然后继续当两年直白,然后才会被授予官职。

    陇右的官职紧缺,马成不认为马懿能分到什么品秩比较高的官职,很有可能就是个正九品和从八品。

    按照陇右的考功规则,马懿最快需要十六年,才能成为一州刺史。

    十六年后,马成都迈入七十岁了,放在历朝历代都是高寿,他没有自信能将马懿庇护到那个时候。

    正因如此,李骥的说辞很快就说动了他。

    除此之外的尚铎罗、崔恕也是为了自家后人的前途而被说动。

    面对三人的目光,李骥沉吟片刻,端起酒杯抿了口:“我自有办法……”

    在他的回应下,三人渐渐收回目光。

    与此同时,走出山墅的曹茂也翻身骑上了乘马,带着几名护卫向山下走去。

    在下山的路上,他心里其实是有意动的,但这丝意动很快就被他掐灭了。

    相比较马成、尚铎、崔恕他们,自己还十分年轻,甚至才刚刚成家,没有必要这么着急。

    即便自家节帅二十年后才兴兵,他也有时间等待。

    只是这件事情,是否要与节帅说清楚,这让他有些犹豫。

    从山墅到都护府,他思前想后,还是将这件事写成手书,派人送往了渭州。

    翌日,他率领十余名护卫向兰州而去,走得十分匆忙。

    刘继隆接到信时,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

    面对信中的内容,他长叹了一口气,目光看向面前的陈瑛:“把送信的人安顿好,吃顿好的,过两日再回去。”

    “是!”陈瑛不知道信中内容是什么,他只是作揖应下,随后便转身走出了衙门中堂。

    在他走后,刘继隆将信丢入香炉中焚毁,却并未处理这件事。

    他心里清楚,李骥他们的这种态度,并非他们几个人的态度,而是都护府中大部分官员的态度。

    自古以来,少壮派的战略定力都是相对较弱的,渴望战事与功勋是他们当下的目标,打压是打压不了的。

    李骥代表的就是都护府中,诸如刘英谚、王思奉等少壮派将领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陇右已经足够强大,足以应对任何局面。

    刘继隆扩军的手笔,又让他们误解了刘继隆的态度。

    压下去一个李骥,还会有另一个李骥走上台前,他不可能把所有抱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杀光。

    想到这里,刘继隆对门口的兵卒唤道:“去将高长史召来。”

    “是!”兵卒作揖行礼,不多时便把高进达从正堂叫到了中堂。

    与朝廷的贸易还在继续,杨知温与张淮铨还在陇西县,只是民夫换了一批又来一批。

    不过相较于第一批的三千民夫及三千挽马车,这次秦州派来的民夫和挽马、牛车多达两万余。

    若非渭水上游无法通航,高进达恐怕都想派船只将粮食直接运往长安。

    “节帅,您召下官前来,可是有何急事?”

    高进达在正堂忙着算账,平日里刘继隆肯定不会打断他,如今召他前来,必然是有要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