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346章 备战在即

第346章 备战在即

    第346章 备战在即 (第3/3页)

    突然被点,陈瑛沉思片刻,随后不确定道:“应该是六千多?”

    “六千多啊……”刘继隆感叹道:“这六千多学子,若是交给各镇,恐怕各镇节度使都会十分高兴。”

    “只是陇右的各行各业都饱和了,他们大概率只能从仕或考试成为教习。”

    “虽然我们明年就要对南边用兵,攻占六州之地后,必然会空缺不少官职,但规矩不能变。”

    他口中所说的规矩,便是当初定下的从仕、教习等规矩。

    毕业的学子想要从仕,必须要接受下乡开荒、参军入伍,最后才能担任直白。

    若是要当教习,则是需要参与两年开荒,再当兵一年才可以。

    不过都护府也不会让他们白干活,当兵照常发放军饷,开荒期间则是按照每月三百钱的标准发放工钱。

    “节帅……”眼见刘继隆提起这个,高进达也开口道:

    “两年开荒的标准,是否太长了些?”

    “不如削减为开荒一年,当兵一年如何?”

    “若是按照原有的规矩,这六千学子得四年后才能进入衙门当差,时间拖得有些久了。”

    “算下来,开荒的那两年,单工钱就得支出二万余贯,此外随着毕业人数逐渐增多,军队也容纳不下这么多学子。”

    高进达提出了眼下出现的问题,可刘继隆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询问道:

    “如今都护府及州县衙门中,除各衙门已有的官员与直白,另外的储备直白和官员有多少?”

    “不下两千人……”高进达不假思索回答道。

    “能否在收复六州后,负责六州政务?”刘继隆继续追问。

    “自然……”高进达明白了刘继隆的意思,而刘继隆也颔首道:

    “既然能够胜任,那就没有那么大的官员与直白需求。”

    “反而是他们两年开荒结束后,能直接编为四个军,增强这六个州的驻兵数量。”

    “等到他们戍兵期结束,也差不多是咸通九年年末,也就是十年年初才会担任各州县衙门的直白。”

    刘继隆简单推算,便已经将话题说到了五年后。

    五年后是咸通十年,历史上庞勋作乱半年有余,河淮洪涝、大旱不定。

    可如今,庞勋与王仙芝被王式打得分别逃入鲁山、大别山中,是否还能重新摇旗都另说。

    看似天下太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庞勋与王仙芝的此次作乱,不仅把河淮两道十二个州的经济给破坏了,还造成了数量更多的流民。

    从目前来看,朝廷压根没有赈灾的打算,甚至连诸镇兵马的犒赏都给削了三分之一,让诸镇节度使自己解决。

    这样的做法,也提前造成了诸镇节度使对朝廷失望,很有可能导致日后诸镇剿贼出工不出力。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刘继隆将在西南点燃的战火。

    战火若是点燃,以大唐如今的财政情况,唯有加税这一条路。

    大唐若要加税,那诸道的流民和盗寇也将会越来越多。

    哪怕王仙芝和庞勋会死在王式手上,但天下还会冒出李仙芝、赵仙芝、张仙芝……

    或许大唐会提前三代亡于李漼手上,只是不知以何种过程。

    自今年往后,每年都会有数千大学学子毕业,而他们将成为刘继隆打破世家垄断知识和权力的铁锤。

    思绪此处,刘继隆他们也走入了都护府的正堂。

    刘继隆坐回主位,翻了翻桌上的文册,发现没有什么变化后,接着看向高进达:

    “储备的官员与直白,差不多可以在秋收结束后,尽数调往宕州、武州、松州了。”

    “是!”高进达颔首应下,刘继隆则是看向了陈瑛:“曹茂那边情况如何?”

    “进展缓慢,不如先将他调往陇南,把西川六州的事情敲定再……”

    陈瑛尝试建议,但刘继隆却摇了摇头:“不必。”

    “西川六州重要,但朔方四州也同样重要。”

    “此外,河西那边也稍微关注关注,毕竟黠戛斯答应了与河西联手出兵驱逐西域的回鹘残部。”

    “若是能在这两年就把回鹘残部驱逐至濛池(咸海),那自然最好。”

    “是……”高进达点头附和,接着拿出文册道:

    “近两年来,国子监度支不断增加,眼下负责蒙学的小学便有六万三千余学子,大学则不少二万六千。”

    “陇右人口仅九十三万,学子便近九万,若是都科考直白为吏,这都足够治理半个天下了……”

    高进达说的很委婉,但刘继隆知道他的意思,无非与之前所说话题含义相同。

    可是对于刘继隆而言,这群人若要全部投入到天下中,最少还需要十二年时间。

    现在看似很多的学子,一旦陇右这台战争机器发动起来,日后便显得不足了。

    “现在很多,但再过几年,你就会觉得少了……”

    刘继隆与高进达对视间说出这句话,高进达当即便明白了刘继隆想要东出的决心和时间。

    不过他并不清楚,刘继隆不仅要东出,还需要解决世家豪强把控科举,将科举视作世家庶族工具的问题。

    他想要把唐宋的门荫、以及明初死灰复燃的察举制扫进历史垃圾堆,便需要一批人来奠定刘继隆所定下的制度。

    如此之后,科举才能公平的为天下人所服务,而这批人就是陇右的这群无背景学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