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347章 貌离神合

第347章 貌离神合

    第347章 貌离神合 (第3/3页)

剩下高进达、陈瑛,以及法曹参军事兼都察院副使的韩正可没有表态。

    “你们三人怎么看?”

    刘继隆没有答应,而是询问高进达三人,这就已经表达了他的态度。

    高进达作揖道:“节帅昔年以十八字要诀治理河陇,如今中原战事渐安,朝廷四周泰安。”

    “我军若举兵作乱,必然成为天下众矢之的。”

    刘继隆昔年所谓的十五字要诀分别是“高筑墙、广积粮、兴水利、强练军、促手工”,后来又增加“清贪腐”的三字要诀,总共十八字要诀。

    事实证明,这十八字要诀让陇右发展神速,唐廷几次想要对陇右动手,都苦于实力不够强大,找不到借口而作罢。

    若是陇右现在强行冒头,那难免会被朝廷抓住把柄。

    不过这点事情在李骥等人看来根本不算事情,毕竟他们也从朝廷这些年对藩镇的姑息态度看出了许多东西。

    他们与当初的刘继隆所认为相同,认为朝廷即便出兵,他们只要能将官军击败,就能让朝廷主动向陇右服软。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不断煽动刘继隆主动出击。

    不过刘继隆还是那个态度,他可以逼大唐出兵后反击,但不能主动进攻,这是两个概念。

    如今还不是二十几年后,更何况即便二十几年后,不少官员依旧心向大唐,而这是太宗留下的遗泽。

    “此事无需再议,此次我只谋夺六州。”

    “若朝廷因六州而兴兵,再议此事亦无妨!”

    刘继隆将此事按定,李骥等人脸上明显不甘。

    他们希望刘继隆主动出兵,与朝廷直接翻脸开战,然后在战场上打败官军,而不是这种磨磨蹭蹭的吃些边角料。

    “承平太久,人心思动啊……”

    望着他们的表情,刘继隆想到了临州大学的那些学子。

    再过几年,他应该就能利用这些学子将军队思想问题给解决了。

    哪怕达不到他所想的高度,但军中却也不会出现如李骥他们这些敢于挑拨的老臣。

    想到这里,刘继隆目光看向高进达:“与朝廷的粮食贸易,可以重新提上日程了。”

    “不过这次不要卖的太快,一点点卖,让朝廷投鼠忌器。”

    “此外我会给张淮深回信,让他们在明面上与我们决裂,如此更利于我们日后发展,但双方贸易继续,不能终止。”

    “是!”高进达连忙应下,他更支持刘继隆这种稳扎稳打的态度。

    当然,他之所以支持,也是因为他从刘继隆口中得到了陇右几年后会东出的结果。

    “都退下吧!”

    刘继隆起身往中堂走去,李骥等人在他走后聚到一起,高进达则是摇头向外走去。

    陈瑛、韩正可跟着他走了出去,二人前往了长史堂坐下。

    “李副都护他们现在的行为越来越出格了,节帅不管管吗?”

    韩正可能被刘继隆选为都察院副使,脾气自然刚正,所以很看不惯李骥他们步步紧逼的态度。

    陈瑛不太好说这件事,毕竟他是军中出来的。

    好在他属于陈靖崇这一派,因此也能适当调和调和。

    面对韩正可的生气,陈瑛安抚道:“他们也是建功心切,本质上还是想着帮节帅成就大业的,只是过于激进罢了。”

    陈瑛话音落下时,趁机看了眼高进达,高进达则是叹气道:

    “李骥这群人还是太沉不住气,他们以为他们天下无敌,却不想诸镇那么多兵马,我们若是主动动兵,不仅污了归义军的名头,还容易被诸镇针对。”

    “节帅说得对,箭射出头鸟,如今我们不能冒头,步步蚕食边州也不差。”

    “更何况西南战火一起,必然会引动诸道震荡,届时朝廷唯有加税这一条路。”

    “朝廷衰败已成定局,中原的流民没有得到赈济,必然会趁机作乱。”

    “节帅与我说过,四五年后,我们便会苦于手中学子不足,可见节帅早已想好了东出的时间。”

    “在此之前,我等还需坚守本心,莫要被李副都护他们干扰才是。”

    “是……”陈瑛与韩正可颔首,高进达则是看向韩正可道:

    “战事在即,都察院和法曹必须严抓州县,避免有人偷拿卡要,坏我陇右大事!”

    “长史放心!”韩正可作揖道:

    “下官已经告知都察院及法曹等六百同僚,凡有阻我陇右收复六州之硕鼠,定斩不饶!”

    “善……”高进达满意颔首,接着便将话题引向了其它政务,而门外的兵卒闻言则是与身旁同袍道:“我去入厕,一盏茶后回来。”

    “快去吧。”同袍没有多想,而这兵卒也连忙走出了长史堂。

    不过他没往茅厕走去,而是前往了副都护的衙堂,将此事告诉了衙堂的校尉。

    带着众人返回衙堂的李骥才刚刚坐下,便见有校尉从堂外走来,来到他身旁耳语数句。

    “这话真是高进达说的?”

    李骥眼前一亮,校尉颔首道:“是长史堂那边传来的消息,应该不会有错。”

    “好!”李骥激动起身,背负双手来回渡步道:“既然节帅有了谋划,那我就不着急了。”

    “怎么了?”马成等人朝他看来,李骥闻言笑道:

    “节帅有了谋划,东出就在五年后!”

    “好!!”几人纷纷拍案,口中叫好。

    “末将告退……”眼见他们如此,校尉默默退出衙堂。

    他身后的叫好声不断传来,可他却不予理会,只是走出衙堂后,冷漠着朝中堂走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