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归义非唐 > 第389章 黄天当立

第389章 黄天当立

    第389章 黄天当立 (第1/3页)

    “放!”

    “嘭嘭嘭——”

    陇西河谷内,王式所率大军还在强攻陇西壁垒,而此时距离朝廷发布《讨刘继隆制》不过才二十五日。

    这么短的时间里,任谁都想不到,作为牵制凉州、兰州的重要力量,朔方镇仅在二十五日的时间里便宣告覆灭。

    节度使周宝、平夏部军使李思恭不知所踪,朔方四州仅存盐州。

    战前有镇内、外镇一万七千兵马的朔方镇,如今仅存二千州兵。

    更为关键的在于,刘继隆仅草草休整了两日,便亲率兵马,包围了萧关。

    “狗鼠的周宝,这么多兵马竟然连半个月都守不住!”

    萧关城楼前,朱邪赤心忍不住谩骂周宝,而站在他身旁的朱邪翼圣则是目光死盯着城外。

    萧关位于清水河谷北部的川台地,此地地势为东西高,中间低的黄土沟壑地形。

    萧关依靠西边的黄土山岭,地势居高临下,面前就是川台地的河谷平原。

    此处平原东西宽八里,南北长二百里。

    放在开元年间,此地不受战事袭扰,数万百姓在此开垦十数万亩耕地,也不过占据清水河谷平原一角罢了。

    若是有足够人口,开垦上百万亩耕地也并不困难。

    只可惜后来侵占河陇,萧关以北、盐州以西成了吐蕃人的草场,原州百姓也大多死于强征民夫和战争中。

    如此膏腴之地,便成了无人耕种的草场。

    若非刘继隆收复陇右,加上关中粮价骤涨,此地也不会迎来百姓。

    不过随着朝廷决定征讨刘继隆,萧关外几个村落纷纷被强行迁走,便是春耕播种的作物也被大火焚毁。

    留下来的,唯有那被焚毁的几个村落,以及那抛荒不久的数千亩耕地。

    此刻的陇右军,在刘继隆的率领下,于昨日会师并驻扎此处。

    他们驻扎的地方在此处河谷中间,左侧三里外就是萧关城,右侧则是清水河。

    兴许后世的这里是黄土一片,但此时的这里仍旧绿水青山,清水河都宽达七八丈,足够浇灌数十万亩耕地。

    “唏律律……”

    “都小心些,萧关那边盯牢,南边的塘骑放远些!”

    营盘内,数千马步兵及数千精骑驻扎此处,却无民夫跟随,显得十分怪异。

    都尉、别将们都在指挥扩修营盘,显然几日后还会有数量更多的兵马抵达此处。

    陇右军的将士在谈天说地,有的人在追忆阵没的同袍,还有的人在念叨家乡的妻儿。

    这种情况下,牙帐里的刘继隆也得到了一则好消息。

    “节帅,曹茂派人禀告,灵武三县已经投降,灵州全境尽归我陇右之手。”

    “眼下灵州有七千多降卒,这些降卒应该怎么处置?”

    从成纪北部撤至萧关的斛斯光正在禀告军情,坐在主位的刘继隆则是在观看面前那三尺长宽的沙盘。

    听见斛斯光询问,刘继隆没有着急处置这些降卒,而是询问道:“我军折损了多少弟兄和马匹?”

    闻言,斛斯光目光看向自己身后,他身后站着李阳春、高述二人。

    二人本该从吏,但眼下战事爆发,他们只能以军吏身份随从作战。

    不止是他们,几乎是第一批毕业的临州学子皆是如此。

    “回节帅……”李阳春显然更为用心,因此当斛斯光目光看来,他便立即回答道:

    “我军先后经历八场战事,精骑阵没一千七百四十六人,马步兵阵没二千三百五十七人,伤残退役者九百五十二人。”

    “军马折损二千九百五十二匹,乘马折损四千四百六十一匹,另缴获四千四百二十三匹突厥马,仅有一千二百三十九匹可作军马,余下皆乘马。”

    “除此以外,凉州、兰州等镇折损州、屯兵七百九十七人,民夫阵没一千七百六十五人,致残七百二十四人。”

    一场战事,陇右折损战兵五千余五十五人,折损州屯兵及民夫三千三百余四人,另折损军马乘马无数,缴获的马匹,根本不足以填补军马、乘马的死伤。

    战事便是如此,一场战事下来,多年积攒便消耗大半。

    “我军缴获几何?”刘继隆目光看向李阳春,李阳春则是看向高述。

    高述闻言则是对刘继隆作揖道:“节帅,我军收复三州九县,所获人口不少于七万,粮食近三十七万石,另有现钱七万四千余贯,绢帛香料等折色二十万贯。”

    “缴获军械甲胄一万四千余套,宅院屋舍不可计数。”

    “此外,朔方镇的马场中尚有五百七十二匹军马,两千余匹乘马和近万的挽马、耕牛。”

    “挽马已然留下,曹参军正在组织民夫运送粮草前来,耕牛则是均分给了当地百姓,用于耕作。”

    “除灵武、保静、怀远三县外,其余诸县豪强均作乱被除,获公田三十余万亩。”

    高述回答结束,而其中的豪强作乱被除,实际上也就是刘继隆示意的抄家罢了。

    若非灵武三县投降,这三县的豪强、军将也会遭到抄家。

    但如今不抄家,不代表日后不会抄家。

    唯有把土地均分给朔方百姓,朔方百姓才会支持陇右和朝廷对抗。

    讲什么均平天下之类的都是屁话,百姓只看谁给了他们好处,谁让他们过得舒服。

    朝廷对朔方百姓的政策不算太狠,因为朔方毕竟是边镇,若是动乱,容易给旁人可乘之机。

    但即便如此,朔方百姓也过得并不好,土地兼并的风并不仅仅存在于关内,更存在于边境。

    那些军将侵占的田亩不在少数,甚至比豪强还多,所以灵武三县虽然归属陇右,但当地的土地兼并依旧存在,百姓对陇右都护府,远不如其他几个州县百姓来得“忠心”。

    “传令给曹茂,降卒之中,凡属汉家,皆与其家眷一同发往甘州。”

    “再传令给义山,令他亲自走一趟甘州,传信给张淮深,以这批人口换取河西军马。”

    “若是西域战事不急,且先调些许精骑助我。”

    刘继隆向来不会放过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