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扩军驰战 (第2/3页)
意,且颔首说道:
“我军自与叛军开战以来,杀贼不少于万人,陇右虽号称十万,实则兵马不过六七万。”
“即便陇右有百万之众,可是以百万人口养军六万,他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我军眼下尚有十二万大军,光秦陇二州便聚兵八万。”
“刘继隆若不想被朝廷拖死,便只有强攻一路!”
“我军以逸待劳,丧师五万也可承受,但陇右丧师五万,便要覆灭!”
王式仿佛在与杨玄冀交谈,又像是在为自己打气。
不过对于他的这番看法,杨玄冀及远在长安的李漼无疑十分认可。
陇右主要依靠丝路香料来维持陇右的军队,如今长安切断了与陇右的贸易,陇右的香料积压在手中,花不出去。
长此以往,陇右绝不可能比拥有朝廷作为靠山的讨陇大军长久。
二人交谈间,却根本不知道,刘继隆已经绕道前往了渭州的襄武县。
渭州地形复杂,但渭河却给渭州带来了足够狭长的冲击平川。
如今的渭州,早已不是吐蕃治下的渭州了。
此时的渭州拥有三万户人家,十二余万口百姓,耕地近三十万亩,虽然看似很少,但依赖农业的百姓却并不多。
渭州的矿场和军械坊,需要数千男人维系,每个男人都代表着一户人家。
除此之外,便是无数参军的青年们。
陇右六万战兵和四万州兵、屯兵中,光渭州籍贯的兵卒就多达两万余人。
整个渭州,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人在为衙门干活,军饷工钱也从不拖欠。
当初刘继隆之所以往渭州迁徙这么多人口,也是为了方便日后爆发战事、征兵东进。
如今战事爆发了,陇右军的死伤确实不小。
各州有伤兵四千多人,阵没将士接近一万,战兵中有三个镇的兵马接近空额。
正因如此,当朔方之役结束后,刘继隆便派快马告知高进达于渭州募兵操练。
此时距离高进达募兵操练,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作为渭州治所的襄武县外,军营无疑成为了最热闹的地方。
“杀!杀!杀……”
渭州镇军营内的校场上,近万赤膊上身,年纪二十出头的青年子弟们正在持着木质的长枪、钝兵、弓弩操练大阵。
他们的身体素质不错,但眼下还没有达到负甲训练的程度。
校台上,一名都尉正手持令旗挥舞,其身后的旗兵则是根据旗语不断挥舞手中大旗。
校场上,近万青年子弟依照旗语,不断更换手中兵器,按照六花阵为基础,进行方阵、圆阵、曲阵、直阵和锐阵五种阵型组织,二十五种阵型变化。
瞧着他们已经能熟练变化各种阵型,站在这名都尉身后的刘继隆露出满意之色。
与此同时,得知刘继隆抵达襄武县的高进达,也急忙从前线的陇西回到了襄武。
顾不得休息,他就来到了军营,并见到了校台上的刘继隆。
“节帅!”
高进达脚步匆匆,隔着三五步外就开始对刘继隆作揖。
刘继隆则是上前扶起他,满意看向校场上的那些青年子弟:“兵练得不错。”
“这两镇九千兵马完全可以更替后方的二线部队,让他们在驻防时不断操训。”
刘继隆自然不可能真的带着新卒去打仗,他现在要做的是将这批新卒拿去更换老卒,腾出更多老卒来前线。
“节帅,半个月前,我便已经下令让临州及河州、凉州等三州招募新卒,如今陇右境内共有五镇新卒在操训。”
“后方共有两镇九千老卒可以立即调动来此,听从节帅指挥。”
高进达将如今的情况交代清楚,刘继隆闻言颔首,转身向军营内牙门走去。
高进达急忙跟上,直到走入牙门内坐下,刘继隆才开口询问道:
“各都督府情况如何,死伤了多少兵马,还有多少官军在包围僵持?”
面对刘继隆的这个问题,高进达在来时就有了准备,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如今都护府治下有凉州、陇西、陇南、东川、西川及新设的朔方等六处都督府。”
“凉州都督府有老卒九千,新卒四千五百,编制健全。”
“陇西都督府战前有精骑八千,马步兵二万及步卒六千,如今仅存四千二百精骑、三千八百步卒和九千新卒。”
“其中两千精骑、一万六百马步兵分给了朔方镇。”
“陇西都督府此役阵没精骑一千八百,步卒二千二百,马步兵三千二百余,总计七千二百人。”
“陇南都督府有步卒九千,目前被山南西道王铎所攻,但死伤并不多,仅三百余人。”
“东川都督府被东川节度使李福率兵围攻,阵没兵卒七百余人。”
“西川都督府被西川节度使高骈以投石机围攻,加上几次强攻,阵没兵卒一千七百余人。”
“六个都督府,过去两个月时间里阵没兵马近万,负伤修养后还能参战者为五千四百余人,残疾者为一千二百余人。”
“眼下我军尚能作战的战兵,数量不足四万八千人,州兵与屯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