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群雄四起(万字大章) (第1/3页)
“淅淅沥沥……”
时入八月,北方的雨水渐渐变多,原本焦灼的西北战事,也不得不在秋雨面前暂时告歇。
“节帅果真神机妙算,这秋雨一下,官军最少休战一月。”
“待秋雨结束,我军调动的兵马,也将抵达前线。”
“等官军反应过来时,武山及伏羌二县便要面对我军夹击了。”
陇西县衙内,高进达站在正堂门口,望着院内淅淅沥沥的雨水,脸上笑容浮现。
刘继隆坐在主位,不紧不慢的为自己泡茶,目光则是在沙盘上来回打量。
“这一个月过去,那六千多伤兵估计也能休养恢复不少了。”
“届时不算新卒,也有至少一万八千老卒可用。”
高进达所说的比较乐观,不过刘继隆并未反驳,毕竟秋雨长则一个半月,短则一个月。
要是布置得当,可用之兵确实不少。
“兰州、临州二镇的新卒,半个月后动身前往朔方镇换防,将朔方镇兵马交给斛斯光,进驻成纪、陇城、三阳川。”
“届时三阳川的兵力不少于一万,斛斯光知道怎么安排才能守住二城四关,及如何布防三阳川。”
刘继隆话音落下,高进达颔首应下,同时主动道:“河南道有消息传回,据闻魏博镇新任节度使何全皞率兵八千南下,于汴州击溃黄巢主力,估计现在已经替宋州解围了。”
高进达的话让刘继隆想起了这件事情,不过历史上何全皞南下是因为庞勋之乱,而今却是因为黄巢起义。
不过魏博军在历史上庞勋之乱中的表现实在难看,不仅战败于庞勋这伙乱军手中,还没有从朝廷手里得到太多的支持。
最后的结果就是,何全皞回到魏博镇不久,就被牙将牙兵们作乱,摘了脑袋。
从结果来说,何全皞此举是一步昏招。
只是历史始终是历史,而今历史改变,中原战局没有了沙陀、党项等骑兵的身影,而宣武、忠武诸镇也变得十分空虚。
这样的局面下,仅凭何全皞、康承训、刘瞻三人和不足六万的官军来试图围剿庞勋、王仙芝及黄巢等十余万起义军,鹿死谁手未可知。
唐廷如果想要维持中原局面,就得适当的支持何全皞。
原本的祸变成了福,但魏博军的战斗素质也就那样,能否连战连捷,还得看黄巢、王仙芝及庞勋三股势力怎么作乱。
“中原乱成这个样子,后续恐怕会继续抽调河东、河北的兵力南下。”
“短时间内,朝廷是无法从河淮及河东、河北抽调兵力来对付我们了。”
“就朝廷下令京西北诸镇编练新军的态度来看,朝廷估计是想要依靠三川及关中、关内的力量来讨平我们。”
刘继隆不紧不慢的说着,高进达听后忍不住爽朗笑道:“仅凭如此,恐怕对付不了我们。”
“府库虽不充裕,但维持军需一年半载还是可以的,不过朝廷能否坚持一年半载就不一定了。”
战事进行如此,高进达也不再如战前那般小心翼翼了。
他的底气来源于自家节帅,毕竟刘继隆仅死伤了五千多人,便击破了朔方一万五千兵马,夺得朔方三州之地。
后续死伤不过两千人,轻松取下萧关、成纪、陇城及陇山六关中的四关,又在平川大破王式前军精骑,杀俘官军上万。
两个月杀俘官军二万五千余,死伤不过七千,三倍之数。
照这样打下去,如今扩军至十万的陇右,朝廷起码要动用三十万大军才有可能拿下陇右。
时局如此,高进达自然有了底气。
不过对此,刘继隆还是比较慎重,并没有自视甚高,而是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极为重视朝廷。
“平夏部那边可曾有消息传来?”
刘继隆询问起了平夏部的事情,高进达听后颔首道:“今早刚刚送来消息,他们拿不出两万匹马,想要用一万匹马和三万只羊来交换李思恭及我们手中的那两千多党项俘虏。”
“节帅,这平夏部已经被我军击破,如果不尽快放李思恭和这两千多人回去,说不定会被其它党项部落吞并。”
“倒不如见好就收,释放李思恭和这两千多党项俘虏,换取这批马匹和牧群。”
高进达的建议倒也有几分道理,李思恭在历史上表现还算可以,但也不至于让刘继隆费心招抚。
只要刘继隆能够拿下三川和关中、关内地区,李思恭自然会拜服他。
“一手交人、一手交货。”
“是!”
刘继隆最终同意了这场交易,而高进达也在作揖后继续道:“凉州有消息传来,张使君正在集结甘肃二镇的六千兵马,准备由酒居延领军入陇,请我们为其准备旌旗更换。”
“按照他们的要求准备!”听到张淮深调兵六千支援他,刘继隆脸上也浮现了笑意。
六千兵马看似不多,但对于二十几万人口,全军不过二万的河西归义军来说,却已经是股不小的力量了。
不过刘继隆也不会让张淮深吃亏,官军的降卒将在之后一批批的往河西送去。
想到这里,刘继隆将目光转移到了沙盘上,直指武山、伏羌二县。
在他准备夺取秦州的时候,西川境内也因为雨季而道路泥泞。
故桃关变得更为残破,关外的西川军营也多了几分烦躁。
“这秋雨来的不是时候,故桃关距离告破也没有多久了,偏偏这个时候来,倒是给了这群叛军修筑城池的时间和机会!”
西川军的营盘内,蔺茹真将站在牙门面前,略微烦躁的说着。
帐内、张璘及王重任二人则是站在沙盘前,不断讨论着故桃关的事情。
高骈一言不发的坐在主位,手里拿着一个竹筒,细细打量。
王重任瞧着高骈这样,不免开口道:“节帅,这烟花只能放出灯火,所谓爆炸之事,定是那方士骗人的。”
“没错!”张璘也站着帮腔起来,但高骈却摇了摇头。
他手中拿着的就是这个时代的烟花,而制作烟花的人,则是他派人从淮南道带来的工匠。
十几名工匠制作了不少烟花,高骈也试图引燃烟花,但最终只能得到烟花绽放时的灯火,根本达不到陇右军所用的那般威力。
工匠们也看过陇右军守城的场景,他们也从气味上判断,陇右军所使用的就是烟花,但不知为何,能爆发如此大威力。
“若是能缴获实物,兴许能弄出来。”
高骈呢喃着,随后放下那装满火药的竹筒,起身走向衙门,看向了牙帐外那阴沉的天气,以及时不时就要下几个时辰的雨水。
“今年节气提前,这秋雨最少还有一个半月才能停下。”
“秋雨停下后,北边最多一个月就会大雪封山。”
“届时秦陇二州联系断绝,刘继隆很可能会利用这个时间来夺取秦州。”
“他若是将秦州拿下,肯定会借助天时南下,在东川或西川与我们为敌。”
高骈预料的倒是不错,王重任听后则是反问道:“朝廷不是派人与南蛮和谈去了吗?”
“若是朝廷能与南蛮和谈,届时西川在南边的兵马就能抽调一部分北上,更何况您派梁缵回成都编练新卒一万,届时我西川五万余兵马,即便不敌,也不应该有太大的战损才是。”
王重任料想的倒是很好,可高骈微微摇头,沉吟片刻后才道:
“朝廷愿意和议,可南蛮的酋龙却不一定会同意。”
“酋龙想要夺取黔中道及安南两处地方,如今这两处地方他还未得到手中,如何会和谈?”
“眼下酋龙不趁我进攻故桃关时出兵袭扰后方,便已经不太对劲了,我猜测这厮恐怕又要袭扰黔中道或安南。”
高骈的话音刚落下,张璘就忍不住道:“节帅,要我说,我们不如先将南蛮收拾老实,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刘继隆这厮。”
张璘自然清楚,自家节帅压根没有对南蛮下过死守,为的就是养寇自重,让朝廷认识到他们的重要。
不过现在北边有刘继隆,南边还有南蛮,他们反倒成了被夹击的一方。
这种情况下,先对付刘继隆,他们不一定能腾出手来收拾南诏,但若是先腾出手来收拾南诏,他们最少可以依靠灌口来守住战线,等收拾了南蛮再集中力量北上对付刘继隆。
他的想法,也是王重任等人的想法,毕竟南边的南蛮相比较陇右而言,更容易收拾。
“我本有此打算,但实在未曾料到,北边会输的那么惨烈。”
“如今北军之中唯有王式这支兵马能与刘继隆为敌,若是王式能坚持到入冬,我便考虑南下进攻南蛮,收复黎、嶲失地。”
“节帅英明!”三人忍不住吹捧起了高骈,而高骈则是余光瞥向桌案上的烟花。
“若是能得到陇右的那些方士之物,莫说收复黎嶲二州,便是拿下阳苴咩城也不是问题。”
高骈迫切的想要得到火药的力量,因为他心底有道声音在不断告诉他,这东西在日后将是比肩甲胄的利器。
此物诞生后,夯土的城墙便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难题,唯有包砖的城池,才能在此物的进攻下稳若泰山。
在高骈这么想的同时,协同尚铎罗等人驻守西川三州的没卢丹增也在盘算此事。
从半个月前开始,故桃关便已经承受不住压力,所以尚铎罗将没卢丹增及其麾下五千步卒、五千精骑调往了故桃关。
在遭遇半个月的死伤后,眼下故桃关还有汉兵三千四百人,番兵四千四百人及五千番骑。
驻防的番兵番将们,自然是瞧见了陇右的铁炮和万人敌等火器。
起初他们还以为是神仙出手,后来才发现这是陇右的手段之一。
只是当时战事紧迫,他们也没有心思多想。
如今秋雨到来,所有人都守在城楼和屋舍中,自然就开始胡思乱想了。
没卢丹增坐在自己的屋内,脑中忍不住回想铁炮和万人敌的威力。
不止是他,他带来的两名乞利本也是这么想的,甚至主动开口讨论。
“如果我们能得到铁炮和万人敌,那打上逻些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没错,我听说苏呲和卫藏那边的奴隶有些不安分,如果我们能抓住机会,煽动奴隶们冲击逻些城,再带兵去逻些城解围,那我们也能效仿汉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赞普来号召各茹东本及各镇乞利本。”
两名乞利本都十分年轻,不过二十四五岁。
他们和没卢丹增不仅是上下级关系,也是同窗的关系,曾一起在松州就学。
正因如此,他们的官话说的很好,也懂得极多的中原文化。
没卢丹增依靠同窗几年的关系,将大部分贵族子弟和将领子弟把握手中,成为了众人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