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未战先怯(万字大章) (第1/3页)
“驾!驾!驾……”
五月下旬,伴随着扬尘高升,马蹄隆隆作响,数百上千的骑兵将陇东梁峁的北部草原探哨清楚,掩护着主力兵马不断向西南进军。
能在河南地如此大张旗鼓行军的,当下也只有刘继隆麾下的汉军兵马了。
五月十二日,曹茂与斛斯光南下收复麟州等县,斛斯光率领两千余精骑及三千多马步兵南下,曹茂率领五千步卒接管诸州县,严防河东方向的唐军袭扰。
十六日,刘继隆与斛斯光会师于银州,沿州留驻六千步卒后,便以七千精骑、二万三千马步兵及两万民夫向萧关靠近。
眼下已经是二十日,大军行军三百里后,已然来到了萧关北部的草原上。
“汉王,前军塘骑来禀,已经与萧关的塘骑碰面了。”
行军队伍中,斛斯光的声音传来,刘继隆闻言策马走出队伍,来到队伍行军道路旁的草地上,远眺着这延绵二三里的行军队伍。
他们大部分都只有二十左右的年纪,其中七成人都是参军不到十个月的新卒。
望着他们,刘继隆忍不住说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们虽然没有老卒的经验多,但组织起来却比老卒们更为轻松。”
“假以时日,他们也将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
刘继隆不吝赞赏,听到赞赏的不少新卒纷纷挺起胸膛,而斛斯光也策马来到,笑呵呵说道:
“汉王,您与酒都督多年未见,今日见到,会不会说不出话来?”
“呵呵。”刘继隆轻笑:“好朋友即便多年未见,见了面依旧能畅所欲言。”
“叫酒居延准备好肉食,这几日吃军粮吃多了,也该让弟兄们吃吃肉了。”
“是!”斛斯光应下,随后点出几名塘骑,令其前往萧关,令萧关的酒居延准备好丰富酒肉。
得知今日能吃上肉,这几名塘骑顿时精神起来,策马往萧关而去。
在他们走后,刘继隆二人回到队伍之中,继续向萧关赶路行军。
两个时辰后,随着时辰来到傍晚,远处的萧关依稀可见,城外还列阵数千身穿红袄的兵卒。
此前刘继隆进攻萧关时,所搭建的营盘仍旧保留,且在原本的基础上,修筑了夯土包石的丈许营墙。
刘继隆率大军而来,无须扎营,可直接进入营盘休整。
不过在此之前,刘继隆还是带兵来到萧关东门,并见到了年近五旬,仍旧乌发精神的酒居延。
“末将酒居延,参见汉王……”
“起来吧,你知道我不喜欢弟兄们之间太计较礼节。”
刘继隆话音落下,同时翻身下马走到了酒居延面前。
望着酒居延脸上多出的皱纹,刘继隆忍不住感慨时光。
相比较他,酒居延在打量刘继隆时,却觉得刘继隆除了比当年略微成熟,留了八字胡外,其余并无变化,看上去不过二十六七岁。
“斛斯光,你指挥兵马入营,安排弟兄们吃饭休息,某先与这厮入县衙叙旧。”
“末将得令!”
刘继隆对斛斯光交代一番,随后便与酒居延走向了萧关。
酒居延作揖应下,在刘继隆走后指挥兵马进入营盘。
与此同时,刘继隆也在经过萧关河西官兵队列中间的官道时满意颔首。
河西归义军的将士,仍旧如昔年他在河西时那样,虽然粗犷,却很懂礼节。
不过他们大部分都是三十左右,甚至有不少四十岁的兵卒,比起相较来说年轻化的陇右等处兵马,年龄略微大了些。
从这也能看出,河西的情况并没有张淮深所说的那么好,虽然有刘继隆的帮助,汉人重新在河西和西域三州站稳了脚跟,但汉人始终处于式微的一方。
这么想着,刘继隆也靠近了萧关,而萧关相比较去年时,不仅城池向南北扩张了百步距离,城墙也加厚为了夯土包砖的情况。
城内,原本破破烂烂的坊墙和屋舍都被改造过了,就连街道上的道路也重新夯实,十分平整。
刘继隆他们坐上马车,朝着县衙靠近。
沿途不少街巷的百姓都冒出头来观看他们,比起去年时,他们穿着的衣裳干净整洁,人的面色也健康圆润了不少。
不得不说,曹茂将朔方境内治理的十分不错,他主张以旧衣换新布,如此将百姓的旧衣都换走了,而百姓得了新布后,也自然能裁减新的衣裳。
那些旧衣被曹茂命人清洗后,裁减为了擦拭军中器械的粗布。
除此之外,曹茂还大力开垦朔方境内可开垦的土地,并令人在官道两侧植树,为兵马行军遮阴所用。
水利修建和城池修建,曹茂也丝毫不客气,反正花的都是都护府的钱粮。
正因如此,朔方百姓的精神面貌才能焕然一新。
“这萧关不错,比之现在的山丹如何?”
刘继隆询问酒居延,为刘继隆驾车的酒居延则是说道:“山丹还是老样子,未曾有过变化。”
“不过节帅将凉州人口迁徙其他各州后,河西倒是热闹了不少,县与县之间都有乡村了。”
河西各州县距离不短,加上时局混乱,许多乡村在安史之乱后便消失荒废了。
如今乡村重现,足以说明河西人口情况如何。
“河西能有如此局面,与您的支持密不可分。”
酒居延颔首说着,刘继隆听后轻笑,却并未否认。
如今河西三十余万人口,有近三成都是刘继隆发配过去的。
不提别的,单说汉军与唐军作战所获的俘虏,前后便送去了近五万人。
除此之外,三川和各州县的作乱世家及豪强更不用说,连带发配了不少于四万人。
这一前一后就是九万,还别提这些年送去的罪犯和贪腐官吏及其亲族了。
这些人可都是汉人,是河西最缺少的汉人,其中懂文识字的更是不少,都可以供张淮深废物利用。
昔年张淮深退出凉州后,河西人口二十二万,胡番人口便占十二万,汉人不过十万。
如今经过刘继隆的支持,河西胡番人口得以控制在十三四万,汉人则增加到了二十余万。
想到这里,刘继隆都不免询问道:“如今河西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胡汉番人?”
酒居延闻言没有遮掩,而是直接说道:“胡人和番人在十四万余口,汉人算上这些日子发配的,应该不少于二十三万口了。”
“三十七万口吗?”听到河西人口增长如此,刘继隆也不免感到欣慰。
“待此役若能击败官军,所俘官军也够充实庭州和西州,助张节帅收复龟兹、焉耆二镇了。”
刘继隆的这番话,令酒居延心头动容,而此时马车也来到了县衙门口。
酒居延先下车,旁边跟随的兵卒则是递上了台阶。
刘继隆走下台阶,望着与其他州县相同的县衙,与酒居延一同走了进去。
他倒也不担心酒居延会对他做什么,毕竟这萧关之中除了六千河西军,还有四千朔方军。
众人走入县衙,随即按照地位高低坐下。
陇右等处将领坐左边,河西将领坐右边,虽说称呼不同,但打着的都是汉军的旌旗。
“庖厨在做饭,在此之前,先说说南边的情况吧。”
刘继隆先行开口,而酒居延闻言也当即看向了门口的几名兵卒,令其将沙盘取来。
不多时,丈许长宽的沙盘便被抬到了衙门正堂的中间,摆放在地上。
这个沙盘上不仅将关内道、京畿道囊括其中,也包括了陇右到凉州及陇南和兴元府等一府三州的地区。
除此之外,还有整个河东道的地区。
唐军旌旗与汉军旌旗,包括河南地的党项旌旗将地图上的各个城池插满。
刘继隆看了看,几乎每面旌旗代表着一千人左右。
以沙盘情况来看,陇东梁峁(黄土高原)上的邠宁、鄜坊、夏绥等三镇兵力差不多在两万左右。
刘继隆见状,将夏绥军的旌旗拔走几支,随后说道:
“夏绥镇本不过五千余兵马,如今被我军连续击破,若非时间不足,某本准备将最后的绥州也给占据。”
“如今绥州兵马不过一千余几百,陇东梁峁这三镇兵马,兵力最多不过一万七八千。”
他的解释,令众将纷纷颔首点头,而他也继续看向泾原镇和凤翔镇的情况。
泾原镇和凤翔镇大半唐军尽数没于秦州之役,如今二镇境内有九万唐军,其中三万来自中原、河东诸镇,神策军近万,余下五万则是京西北剩余几镇所招募的新卒。
这些新卒训练了大半年,战斗力自然有,但却组织力和素质却比不上汉军。
除了这九万兵马,长安方向还有一万多神策军和左右神武军。
秦岭方向,还有凤翔镇的五千多步卒和两万神策军,分别驻守黄花县、散关、骆谷关、库谷关和蓝田关。
算起来,朝廷在关中地区还有不超过十三万的兵马,而这也是朝廷能拉起来的最大兵力。
此前的几次战败,已经让湖南、江西等处藩镇州县开始明目张胆的拒绝朝廷所分配的起运数额,朝廷因此钱粮减少。
如今若是再败,即便朝廷能撤往河东去,留下的恐怕也是一地鸡毛。
思绪间,刘继隆又看向了己方的情况。
眼下关内道驻军在一万左右,主要集中在胜州、银州等处,其余各州县则是仅有数百乃至千人驻守,以此防备河南地的十余万党项部众。
不过党项被自己重创后,如今也不过仅能拉出二三万男丁,不足为虑。
凉州方向还有三千多兵马,不过张昶和郑处估计已经开始募兵了。
陇右方向则是有高进达的三万兵马,其中两万新卒,一万是经过训练的马步兵,由安破胡统帅。
兴元府方向,陈靖崇麾下两万兵马与驻守秦岭各关隘道口的唐军相互对峙。
除此之外,便是萧关方向的这四万兵马了。
单从数量来看,汉军能摆上前线的兵马,无非就是高进达和自己手中的兵马,其中高进达还要留驻兵马,但也能凑足五万兵马。
陇山战线,以五万对九万,而秦岭防线则是二万对二万。
如果自己想要在此刻占据关中,那从秦岭突破,无疑是最佳方案。
不过大唐朝廷还留着有用,自己最该做的还是趁势先击败陇山这九万唐军,观察局势再决定先取两都,还是先取三川余下诸州和黔中道。
在他这般想着的时候,斛斯光也已经安排好了兵马驻营,走入了县衙之中。
“汉王,可以用膳了。”
酒居延低声提醒起来,刘继隆闻言颔首:“先吃饭吧。”
“是……”
众将纷纷应下,饭菜的香味,很快便传遍衙门,酒过三巡后,众人也都活络了起来。
萧关的粮草足够四万大军和城内的百姓吃四个月,因此刘继隆并未着急进攻原州,而是派出人马,令安破胡率领马步兵绕过陇山来萧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