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未战先怯(万字大章) (第3/3页)
放!”
“嘭嘭嘭——”
呼吸间,一百台绞盘式的配重投石机将二三十斤重的投石抛出。
投石机在空中划过一道完美的抛物线,最后稀稀拉拉的砸在了城墙上和城里,除了留下几个白点外,便只是砸毁了几间屋舍。
“投石机前移五十步,等待军令发作!”
眼见唐军没有投石反击,负责指挥的酒居延也沉稳下令大军推进。
很快,五千多民夫开始重新拆卸投石机,前进五十步后继续搭建投石机,随后继续投石进攻平高城。
这座数百年的关中西北重镇,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先后接受了二十轮投石,城头的女墙被砸倒一片又一片。
好在有王重荣的指点,西门的义武军在汉军投石攻城后,便已经兵马撤下马道,背靠城墙,眼睁睁看着无数投石将临近城墙的屋舍破坏损毁。
“平高城内百姓不多,他们用的投石机和床弩都是我军曾经所用的配重式,所需人力不少,所以他们应该无法布置投石机和绞车弩。”
刘继隆不知何时走出了营盘,来到酒居延身旁观察了片刻的平高县后,当即说道:“让投石机再次前进五十步,投石更换为四十斤投石,配重箱不用降低重量。”
“是!”酒居延果断应下,随后按照刘继隆指挥来前移阵地。
在投石机阵地不断前移的情况下,平高城遭受的投石威力也在不断加大,但王重荣仍旧没有动用绞车弩。
他的做法,令刘广、张璠等未曾与汉军交手过的将领不解。
他们纷纷找到了王重荣,忍不住质问道:“为何不动用绞车弩?”
“他们已然走入三百步的距离,绞车弩必然能打到!”
面对二人的气势汹汹,坐在县衙主位的王重荣沉着道:“叛军的投石机虽然犀利,却无法短期内攻破平高城的城墙。”
“眼下需要防备的,是他们所用方术的手段,绞车弩就是留到那个时候用的。”
“二位不曾见识过叛军方术,眼下才会催促于某,待到二位见识到叛军方术手段,便知道某为何不动用绞车弩了。”
张璠与刘广确实没有见过叛军的手段,眼见王重荣稳如泰山,二人只能憋着脾气返回了自己的防区。
眼见他们离去,王重益忍不住说道:“四郎,这群人果真跋扈,沾染了不少三镇的臭脾气!”
王重荣没有生气,而是冷笑道:“他们倒也有这个本钱跋扈,只是希望他们与叛军交锋后,还能保持如今的跋扈。”
他话音落下后,不等王重益再开口,他便主动说道:
“你派快马前往制胜关,将叛军兵马数量说为十万,令郑相加快那城、百泉和平凉等处城池筑城速度。”
“是!”王重益没有询问缘由,而是果断应下,随后派出了快马。
快马往平高后方八十里的制胜关赶去,一路南下间,右侧高耸的陇山山脉,带给了他们极大的压力。
尤其是陇山四条山道都被叛军所掌握,叛军随时可以通过山道进攻制胜关后,他们心头更为压抑。
好在一路平安无事,快马赶在夜半抵达了制胜关,被人用吊篮吊起,护送来到了制胜关内牙门中。
郑畋坐在主位,杨公庆和王式分别坐在左首和右首位置。
见到快马,郑畋率先询问道:“刘继隆往萧关进攻平高,兵马有多少?”
快马闻言作揖道:“阵上所见不下十万,其中半数为民夫,兵马应该在五万左右。”
“某率队出城时,叛军并未出兵阻拦,想来是刻意为之。”
话音落下后,快马又解释了如今平高县的情况。
“平高城内粮草充足,然薪柴最多支撑三个月,还请郑相三个月后如约接应我军。”
“这是自然。”郑畋不假思索回答,随后对护送快马而来的兵卒交代道:“带他下去休整,明日返回平高县。”
“是!”两名兵卒应下,随后带领快马退出牙门。
在他们走后,郑畋看向杨公庆与王式:“这刘继隆果然是准备将泾原、邠宁等镇尽数吃下,不然他没有必要进攻平高,大可直接进攻制胜关或安戎关,然后攻入关中即可。”
郑畋话音落下,王式也颔首道:“他对自己倒是自信,不过他也有自信的能力。”
“眼下我军虽有九万大军,可除了王重荣麾下那河东、河北诸镇集结而来的二万兵马外,便只有凤翔和忠武、宣武等镇兵马可用。”
“余下兵马虽说操训大半年,但相比较叛军来说,依旧势弱。”
“眼下只能坚壁清野,以坚城利兵固守,给叛军带来较大死伤,迫使其即便拿下泾原等镇,也无法迅速出击陇州,进取长安。”
“届时,南边的高千里也能趁势出兵,即便无法夺回三川全部失地,也能看情况夺回成都。”
“只要夺回成都,刘继隆只能抽身南下,关中安危就此保住。”
说到此处,王式又顿了顿,随后才道:“可这些终究是纸上谈兵,具体能否重创叛军,还得看看王重荣能带给叛军多少死伤。”
“嗯!”郑畋眉头凝重的颔首应下,而杨公庆却适时开口道:
“依二位所见,至尊是否需要北巡太原?”
“不可!”二人异口同声回应,相互对视间,王式先开口道:
“朝廷威信已然经过三川丢失后严重扫地,湖南等处诸镇更是阳奉阴违,擅自削减起运钱粮的数额。”
“倘若至尊前往北都,那不要说湖南,便是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的钱粮,都有可能因此受挫。”
“哪怕要北巡,也应该在讨平黄贼之后再前往。”
郑畋颔首,对王式的说法十分认同,并继续说道:“哪怕长安不可为,也能以关中粮价骤增为由,前往东都就食,而不可前往北都。”
“前往东都,还能依旧控制漕运,让河淮江南等处不敢作乱。”
“只要有江南的钱粮,朝廷不是没有击败叛军的机会。”
“但若是前往北都,那就真的没有任何机会了。”
郑畋与王式的话音落下,杨公庆便颔首道:“某明白了,请二位放心,某知道该如何与至尊说此事了。”
郑畋与王式闻言松了口气,而杨公庆也适时起身作揖:“某先退下了。”
“杨公慢走。”二人起身送离杨公庆,杨公庆的身影也不多时便消失在了夜幕下。
待他走后,郑畋与王式对视一眼,纷纷长叹起来。
与此同时,杨公庆也写下了奏表,并派出快马前往了长安。
在快马前往长安的同时,汉军仍旧在攻打平高县,而长安的李漼得到消息时,已经是六月初一了。
咸宁宫里,李漼看着杨公庆送来的奏表,心中略微安定几分,随即对身旁的田允说道:
“朕决意派你先一步前往东都,征召民夫工匠,修葺东都宫室。”
“臣领旨。”田允作揖应下,但又抬头补充道:
“大家,如今距离雨季不过半个多月,雨季期间无法动工,是否等雨季结束再去?”
“雨季?”李漼脸色不自然:“朕能等雨季,可叛军能等吗?”
“这……”田允沉吟片刻,接着道:“叛军以马军为主,雨季若是强行征战,马蹄子都会被泡烂。”
“叛军能将马军运用如此,不可能不清楚此理。”
“臣以为,叛军最快也要在八月前后才动兵,而非如今。”
田允这话说的倒是没有问题,毕竟去年雨季时,刘继隆也没有大规模用兵,而是与朝廷对峙了一个多月,待雨季过去后才发动的进攻。
不过那次进攻,可以说是摧枯拉朽,不到半个月就横扫了秦州八万大军。
如今刘继隆兵马更多,朝廷却只有九万兵马,李漼可不想把性命赌在刘继隆会不会攻入关中上。
“朕不管汝如何作想,总之西境未能取胜前,朕随时会带百官前往东都就食。”
“若是宫室无法满足于朕,汝便自己请罪吧!”
“臣领旨。”田允闻言,连忙低头应下,随后转身走出了咸宁宫。
在他离开咸宁宫后不久,一阵香气却从门口传来。
李漼抬头看去,本想发怒,却见来人是李梅灵,顿时收起脾气,露出和善笑脸:“是囡囡来了?”
“阿耶……”李梅灵已经没有了曾经的灵动,此刻的她,脸上写满了担忧。
她走入偏殿之中,对李漼行礼后才道:“听闻叛军已经攻打到原州了,那距离长安岂不是只有六七百里路程了?”
“七百余里,七百余里。”李漼眼见李梅灵如此,心疼的安抚着她。
“虽说是七百里,但其中梁峁山峡不断,又有城池关隘阻碍,还有朝廷九万大军拱卫,长安不会有事的。”
“阿耶……”李梅灵轻轻摇摇头,忍不住看向李漼道:“难道就无法议和吗?”
“这几日长安的粮价骤涨至每斗五百钱,每日都有百姓饿死街道上,与战前景象天上地下。”
“儿臣听闻牺牲的将士得不到抚恤,就连欠饷也无法发下,许多百姓私下纷纷支持刘牧之,而世家豪强却仍旧买低卖高,使得关中粮价不断增长,儿臣觉得……”
李漼闻言瞳孔紧缩,忍不住打断道:“谁与你说的这些?!”
“都是儿臣亲眼所见。”李梅灵恭敬回答,李漼闻言顿时没了脾气,露出几分颓然。
他何尝不知道自己不该打陇右,只是陇右不断做大,自己不打,那就是将其留给儿孙,祸害子孙。
换做任何一个皇帝,都不可能准许刘继隆这样的势力存在于周边,他只不过做了他认为该做的事情罢了。
只是将士不奋勇杀敌,官员不敢舍身报国,这才让朝廷连战连败。
想到这里,李漼自己心底也生出几分脾气,忍不住拂袖道:
“这些百姓,根本不知道朕日夜操劳,只为讨平陇右,还太平与关中。”
“若是能讨平刘继隆,陇右及江南的粮食便可源源不断运入关中,使得关中粮价平稳,而天下藩镇也将因此而恭顺朝廷,我大唐还能延续数十年国祚。”
“若非他们不理解朕,朝廷也不至于连战连败……”
李漼只字不提自己的问题,李梅灵试图开口,却被李漼打断道:
“好了,朕也乏了,囡囡你不用操心,好好在宫中玩乐便是,天下的担子有朕挑着,出不了事情。”
不等李梅灵开口,李漼便拂袖道:“退下吧。”
李梅灵面色犹豫,但看着李漼背对自己,她只能叹气道:“儿臣告退……”
香风消失,李漼知道李梅灵走了,而他也收起了此刻强装出来的情绪。
“嘭——”
他抬腿踹翻了自己的桌案,案上的文册奏表等物散落一地,偏殿外的宦官纷纷将头埋进胸里。
李漼没有关注他们,而是死死盯着偏殿内的那份舆图,目不转睛的看向原州方位,咬牙切齿:
“刘继隆!!”